第743章 說好的上課呢,結果挖紅薯(2 / 2)

這麼大片紅薯田,要挖到猴年馬月啊。

說好的翰林大學士來講課呢,人呢?

說好的太孫親臨指導呢,又在哪?

那朝中最年輕的少師繆良哲,咋也不見呢?

國子監的師生們眼神掃來掃去,偏偏就是找不著。

柳懷湖邊紅薯地的不遠處,鐘山半山坡上,一個樹蔭底下的涼亭裡。

錦衣衛兄弟們三三兩兩地藏在周圍林子裡。

而涼亭中,正是那些學生們找不著的朱允熥三人。

肩並肩站著,從半山腰透過樹縫往下瞧著紅薯田邊忙活的國子監學生們。

朱允熥嘴角掛笑:“親近農事,關乎國家根基,可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事?”

繆良哲笑得和煦,雙手背在身後。

雖說平日隻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轉悠,可在朝廷裡的地位和影響力,卻是沒有人能敵。

他淡笑道:“國子監學業繁重,薛祭酒又是個埋頭學術的主,學生們平時也難得有機會出門。朝廷選才,天底下多少人耗儘一生,埋頭書海,還是摸不著門道。”

“太孫有這份心思,將來慢慢調整國子監的教學就是,無需急在一時。”

少師說話從容。

解縉嘴角一揚:“現在朝廷除了科舉,選官還通過公務考核,題目早定,不懂自己分內事,自然不容易被選上。從上到下,朝廷要求官員必須了解農事,明白除書籍外,人生的種種道理。”

這正是新政的一大好處。

從源頭就規定好了做官條件。

想當官?

那得有真才實學。

至於說做了官就貪汙玩忽職守,那就要看朝廷自我淨化的能力了。

朱允熥話鋒一轉:“朝廷重視文化教育,國子監院長人選,曆來都十分謹慎,一旦任命,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基本不變。”

“本宮也明白這樣的安排,看重的是人選的師德。學生千千萬,好老師卻不好找。但做官的,大多還是想要升遷的。朝廷也不能視而不見,斷了官員們晉升路,讓人沒了乾勁。”

“說到底,還是好老師難得。這個問題,請問二位能否幫本宮解惑?”

山腳下的監生們,不論心裡樂意與否,最終都在上林苑監管人員的注視跟國子監教習勸慰下,扛起農具,邁向了紅薯田。

這不是願不願意就能改變的事。

就算有些人心中萬般不願去乾農活,可當他們看到四周散布的錦衣衛和上直親軍的身影時,也不敢有絲毫耽擱。

在場不少學子,都親身經曆過國子監那段波濤洶湧的日子,深知其中的風雲變幻。

此刻,課能不能上已不是關鍵,關鍵是不挖紅薯,腦袋不一定能保住。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道理很簡單。

動手吧。

“薛祭酒也親自下田了。”

半山坡上,解縉眺望山腳那片紅薯田說道。

朱允熥接著話題道。

“國子監得重視,朝廷更應將教育之本放在心頭。前任祭酒宋訥,辛苦耕耘國子監八載,終老於任上。朝廷廣納賢才,但若讓良師久居一地,又何談公平公正?”

“國家治理以教化為先,學校是基礎。良好風氣對國家治理至關重要,它源於教化。教化普及,普通人都能成為君子;缺乏教化,中等資質的人也可能變成小人。”

基於朱元璋的這般認識,國子監祭酒雖僅為從四品官職,卻在朝中地位超然,遠勝眾多同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