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
朱允熥冷笑兩聲。
“作為朝廷代表去信國公葬禮,朱允炆那裡估計也得走一遭。等鳳陽事一了,馬哈木想必也要從應天動身回草原,讓我想想……宮裡會派哪個大官跟我一起出城呢。”
解縉趕緊擺手:“內閣可沒這打算,太孫怎麼這麼說?”
朱允熥冷哼一聲,臉色不悅。
“石偉毅是合適的人選,因為他年輕且能遠行。作為心學領袖,他需關注新政策實施,魏國公作為大都督府官員,不適合參與外交活動。”
“完成鳳陽任務後,可能還需巡視河道總督府,檢查朝廷投資的成效。若長城外談判成功,還需巡查邊境,估計明年才可回京。”
他怎麼就有這麼多活兒要乾。
就解縉一句話,朱允熥片刻間就算清了接下來的事情。
這事內閣根本不知情,隻能是朱元璋私下決定的。
可前腳剛讓他在應天安安穩穩地督建陵墓,後腳怎麼又把他往外趕,繞這麼大個圈子。
這就是朱允熥最想不通的地方。
奇怪。
解縉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笨拙樣,“太孫真是才智過人,英勇非凡。內閣確實正在商討這些事,原本計劃是派不同官員分頭行動。”
“沒想到太孫這一說,把這些事串成了一條線。這麼一來,反而是最簡便,也讓朝廷最放心。隻是怕太孫要受苦了,這一趟行程萬裡,車馬勞頓啊。”
“解縉。”
朱允熥沉聲呼喚,眼神幽深而寒涼,直盯著毫無表演天分的解縉。
解縉猛地一驚,連忙拱手低頭應道:“臣在。”
唉……
朱允熥悠悠歎了口氣:“說,你們跟皇爺爺究竟商議了什麼,目的何在?”
解縉故作無辜:“臣等並未與皇上私下討論任何事情,更彆提什麼目的了……”
言罷,解縉眼角餘光悄悄掃向朱允熥,審視著對方神情的微妙變化。
朱允熥眼睛一瞪,“再不說實話,你這位文淵閣大學士,可就得在上林苑監挖一輩子紅薯了。”
真是小氣。
解縉抿抿嘴,搖了搖頭,“皇上是希望太孫能在這兩年裡多外出走動,親眼看看大明各地真實麵貌。巡視九邊,並非僅是為了與瓦剌部交好,那裡幾十萬大軍駐守,皇親藩王常年在外,皇上之意是……”
“皇爺爺在未雨綢繆嗎?”
朱允熥的眼中閃過一絲寂寥,語調變得平和。
解縉擺頭否認:“微臣萬萬不敢如此揣測。”
雖不敢想,但現實往往不言自明。
朱允熥輕輕頷首,“是啊,趁著如今我還能自由出入京城,才會有這樣的安排。親見各地實況,將來才不會被地方蒙蔽。走訪九邊,也是讓我深入了解各位皇叔的真實品性,同時作為太孫,向九邊軍展示皇家威儀。”
解縉早說過自己不適合做這種哄騙太孫的事,偏偏任亨泰一身正氣,更做不來這類事。
石偉毅又太過稚嫩,魏國公碰上這種情況,總是一副昏睡不醒的模樣。
內閣中這項差事最終還是落到了他頭上。
解縉頷首:“前兩年太子出京時,也有過類似計劃。但因那時發生了變故,計劃便暫且擱置了。這兩年朝廷要實施新政策,地方狀況究竟如何,還需太孫親自考察。”
“偉毅同行,太孫回京後,我們內閣便能從彙報中了解新政的利弊得失。”
朱允熥又哼了兩聲。
太子當朝肯定無需顧命大臣的輔佐。
如此看來,解縉他們顯然是被朱元璋欽點為留給他的顧命重臣了。
朱允熥擰眉,這些日子朱元璋總愛念叨自己老了,不比當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