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打下草原,咱就給標兒讓位(2 / 2)

而在唐朝之前的那些退位,背後的真相人儘皆知,那些所謂的禪讓君王,結局多是被廢黜乃至殺害。

自唐後,大多退位皇帝都能得享天年。

但君王退位,並不意味著權力的真正和平過渡。

每一次退位,都伴隨著權力的激烈交鋒。

身為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真的下定決心要退位了嗎?

朱允熥留心觀察著朱元璋。

“您身為大明皇上,當然一言九鼎。”

朱標慢慢直起身,麵帶苦笑:“不過當下改革正盛,國事繁多,邊境戰火連綿不絕。此時大明最渴求的乃是一個‘安’字。如何安?”

“地方安定,民心安穩,百官齊心,朝堂穩固。而皇上自身更要穩如泰山,皇權一旦變動,國家免不了動蕩一番。那時,改革中止,邊境烽煙四起。”

“眼前繁華似錦的大明,未來又將是何種光景,誰人能料?”

朱標邊說邊走向朱允熥,彎腰拉起他,眼神誠懇地望向朱元璋。

“他不過初涉政壇數年,派他去鳳陽、守邊疆都成,但要他此刻即位為太子,真正坐上儲君之位,無異於揠苗助長。”

朱允熥聽著朱標肺腑之言,連連向朱元璋頷首。

朱標這話句句屬實,毫無虛飾。

世人皆知,朱元璋對朱標寄予厚望。

甚至朱標但凡表露出絲毫想要體驗龍椅之意,朱元璋就會讓下人擦拭乾淨,親自攙扶朱標就座。

朱元璋望著眼前兒孫,深深歎息,“生死由天。昔日湯大哥何其勇猛,終有離世之日。咱僅比他小一年,又有多少歲月可數?”

“不如趁活著,親手將大明江山交給你們,親眼見你們一步步鞏固基業,那時咱方能安心瞑目,去與先妻共敘多年來的家長裡短。”

朱元璋的決心似乎已定。

朱標眼簾微垂,說道:“太子、太孫輔政,同樣能保江山社稷,我大明非唐朝複製品,亦非宋朝再現,何必行禪讓之事?”

朱元璋仰視朱標,眼含驕傲。

這是他悉心栽培的接班人,是朱家長房,是朝臣共同尊崇的未來君主。

“大明非唐非宋,自是不假。”

朱元璋低沉而堅定地回應,隨即轉向朱允熥。

“你往鳳陽去,多上點心。那裡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是咱家龍飛起始之地,滿朝文武的根源所在。回老家,切莫傲氣淩人,哪怕是路上擦肩而過的百姓,也可能是你的長輩。”

“你爺爺坐了28年龍椅,屬於最不似皇上的皇上。在老家,你可彆給爺爺丟臉。清楚了嗎?”

朱元璋邊說邊朝朱允熥招手示意。

待朱允熥彎腰湊近身邊時,朱元璋語畢。

朱允熥堅定地頷首:“孫兒明白。”

“明白了就行……”

朱元璋臉上神色幾經變化,最終道:“這些年你在朝堂上的作為,有人嘴上不說,心裡怎麼想的,爺爺心裡明白。這次鳳陽之行,該拜訪的人,就去拜訪拜訪。”

“身為未來之主,要有容人雅量,心懷天下。也讓那些人看看,無論咱家怎樣,血脈相連,情同一姓。”

朱元璋是在提醒他呢。

朱允熥頷首,又問:“中都之行後,爺爺還有什麼要交代孫兒的?”

“黃河。”

朱元璋加重語氣,接著說:“潘開朗是個好官,能乾實事。河道總督府的報告,爺爺每次都親自過目,他們的工作做得不錯。”

“河南道三司衙門也各有彙報,多方核實,河道總督府沒糊弄爺爺。但你得親眼去看看,看看那些在河邊勞作的河工現在過得怎麼樣,朝廷撥的銀錢糧食是否落到了實處,潘開朗的治河之策是否真正有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