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致大明江都郡王,又是白蓮教(2 / 2)

按照官方說法。

大明之名,源於《易經》,寓意深刻。

然而,除了官方的解釋,還有一個更具戲劇性、備受關注跟討論的說法。

異域明教,曆唐之末,隱秘生長,漸漸與華夏地下勢力交織,化作地域動蕩之源,常引發奇異紛爭。

國初之際,前朝餘燼,世道傾覆。

眾人皆曉洪武大帝,明室初創,曾投身於郭子興麾下,披紅巾而戰。

而那紅巾軍,源自何方?

史載。

祭白馬烏牛,對天地立誓,欲舉義師,以紅巾為標。

此乃紅巾軍之始,韓林兒的事跡。

又問,韓林兒麾下兵馬何來?

韓氏,世居亂世,專事反叛,其生涯與叛亂緊密相連。

其父韓山童,耕作之餘,於豫州江淮間播撒世將大亂,彌勒現世,明主降臨的預言。

元廷腐朽,社會動蕩,黎民困苦不堪。

韓山童的話如春風化雨,一時得民之心。

繼而,劉福通、羅文素等英豪聚首,暗中策劃掀起反抗浪潮。

霎時間,各地義師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郭子興、張士誠等豪傑,皆在這亂世中嶄露頭角。

眾多義軍以“明主降臨”為旗號,聚攏百姓,組建軍隊,共抗元朝鐵蹄。

某種程度上,明教無形中培育了民眾的根基。

因此,民間流傳,大明之所以能奪取中原,建立新朝,背後定有明教這股神秘力量的支撐。

然而,大明江山穩固之後,似乎對昔日的盟友明教,采取了忘恩負義之舉。

洪武初期,朝廷昭告天下,嚴禁一切秘密宗教活動。

特彆是明教體係內的白蓮會、大明宗,以及彌勒教,皆被正式律例所禁絕。

數載光景,朝廷陸續頒行了法令,以鐵腕手段掃除明教及相關隱秘教派。

大明之名的淵源,及其與明教間隱秘的聯係,唯有朱元璋能洞悉其秘,其餘人等都說不明白。

而今不變的事實是,朝廷對白蓮會等勢力的嚴苛打壓。

遊文瑞小心翼翼地拆開一封又一封的密函,眼眸緊鎖著紙上字跡,額頭上沁出的汗珠如細雨般滑落。

片刻之後,他感到口乾舌燥。

心驚肉跳地抬首,望向麵露異色的太孫。

“太孫……”

“這些……這些……皆出自白蓮逆賊之手。”

“非也。”

“遠不止白蓮逆賊那麼簡單。”

一生為官的遊文瑞從未體驗過,做官竟會有如此艱巨之時。

手中的這些信函,絕非尋常之物。

它們如同一把把隱形的利刃,直指生死。

這幫惡徒,正如附骨之蛆,無孔不入。

遊文瑞已不敢繼續深究。

了解得越多,越讓他覺得國家或將毀於這群人之手,背脊冷汗涔涔,寒意直透骨髓。

朱允熥靠坐在椅中,眼神平淡。

“白蓮教?這種事中總有他們的身影。”

言罷,他悠然地翹起二郎腿,目光輕掃過石偉毅與許星闌,神色微妙。

石偉毅眉宇間凝聚著憂慮,輕輕瞥了遊文瑞一眼。

身為赫赫有名的鳳陽知府,竟因數封書信畏縮至此,實乃朝堂之憾。

許星闌附和道。

“微臣記憶之中,太孫曾受命視察豫州災情,途徑徐州府,期間遭遇叛軍埋伏,其中不乏白蓮教徒的身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