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無生老母,白蓮教小明王(2 / 2)

人數逐漸增多,每個人到達後,自然而然地站定。

除了教內聖語,再無閒言。

他們留出中央空間,共同期待著核心人物的到來。

沒有焦躁,沒有不耐,即便是深夜,也沒有人顯露困意。

滴答滴答。

長久的靜默之後,沉穩的腳步聲自暗夜深處悄然接近。

眾人眼睛一亮,不約而同地挺直了身軀,目光追隨著那步步靠近的聲響。

片刻之間。

幾位佩刀男子,簇擁著兩位錦衣人士步入人群視野。

兩人並未同行,前行者是一位青年,約莫20多歲。

麵龐略帶青澀的胡須,眉眼清秀中透著幾分冷峻。

他步入人群,眼中閃過幽幽光芒,當數清麵前的聚集人數,一抹嘲諷跟輕蔑隱約掠過眼底。

另一位著華裳男子,年約四旬,風采卓然。

他那強壯身軀仿佛山嶽,難以被錦衣所遮掩。

頸部粗壯,皮膚如同磨光古銅,不見絲毫贅肉。

雙臂壯碩,手心布滿歲月與勞作的痕跡,每一次握緊都仿佛蘊含著終結一切的力量。

中年男子目光如炬,站在青年背後,銳利目光已悄然審視過窪地中彙集的人群。

“無生老母。”

“吾輩恭迎小明王,敬見護教大護法。”

青年輕輕頷首,發出一個不大情願的聲響,隨即擺手示意。

中年男子麵帶溫和笑容,環視眾人,輕聲細語。

“讓各位久等了,小明王一路上頗為掛念諸位,大家免禮。”

說話間,他側身到青年旁,望向人群特意空出的中心地帶,伸手做出引導的姿勢。

青年轉目,對中年男子頷了頷首,隨即步入人群之中。

中年男子則始終緊隨其後,如影隨形。

人群自覺分道,儘管在場者多為農民、工匠,亦或商人、仆從等平凡出身。

可當他們望向青年之時,皆不由自主低頭,十分恭敬。

在這二人麵前,沒有人敢於輕舉妄動。

今夜彙聚於此的每一個人,都清楚他們的身份非同小可。

無論是青年還是中年男子,背後都有著深遠的來曆。

中年男子乃前朝義軍領袖劉福通之子。

洪武十五年,劉福通等人擁立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

劉福通從平章政事升至太保,掌握重要決策。

劉天祿,劉福通之子,是白蓮教的重要護法。

前方青年身世更為顯赫。

他是韓林兒之後韓陽羽。

韓陽羽亦擔當白蓮教教主,被稱小明王。

由於兩家族間深厚的淵源及出身背景,現今無論中原何處的白蓮教徒,抑或明教信徒,均以二人馬首是瞻。

經過元末動蕩與大明初建的洗禮,白蓮教內部架構變得更為層次分明,等級製度嚴厲有加。

韓陽羽與劉天祿擺脫隨從,步入人群之中。

人群中透露出熾熱的期盼眼神。

白蓮教眾,很少能見劉天祿一麵,更彆提韓陽羽了。

抵達中心位置,韓陽羽首度環視全場,目光最終落在劉天祿身上。

他的聲音平和中透著一抹冷冽。

“無生老母。”

即便是韓陽羽,亦須在任何公開場合,以此語作為開場白。

四周白蓮教信徒隨即低語回應。

韓陽羽稍作深呼吸,調整心緒,接著道。

“聖教之光,天意所歸。今日之盛,乃萬民心向,待聖教大業告成,即是各位加冕封疆之時。”

造反並非宴飲閒談。

古時秦律明確規定,若因暴雨阻礙徭役,應免罪推遲。

陳勝、吳廣等人憤然而起,以秦法嚴峻為名,煽動民心,喊出了那句震撼千古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旨在點燃人們心中的希望與渴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