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是繼續向北還是回鳳陽?(1 / 2)

“給我豫州道的吧。”

朱允熥目光投向劉遠。

劉遠立刻向前幾步,並舉高手裡的奏報。

朱允熥接過夾板後開始閱讀。

石偉毅跟許星闌則在一旁靜靜地等待。

僅瀏覽了前麵幾句文字,朱允熥就皺緊了額頭,表情變得嚴肅。

“河道出狀況了,念。”

隨後,他將手中奏報遞給了石偉毅。

接過奏報,石偉毅同樣嚴肅起來。

眼下想來也就明白了,為何這次是由兩個衙門聯名上書了。

治河一事,今年才算真正起步,這會就出了意外。

他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這項涉及大量資源投入的大計,在朝中究竟能否順利推進下去?

與可能數十年才發生一次的大堤潰決相比,這些財政開銷更適合用於更緊迫的需求。

究竟是在哪方麵出現了問題呢?

懷著這樣的疑問,石偉毅低頭看著手中急件,在儘可能小聲的情況下,以隻有周圍幾人才能聽見的聲音逐字逐句朗讀。

“臣豫州道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並大明河道總督衙門,謹具奏啟,以稟太孫。洪武27年豫州道生亂,內政動蕩,黃河泛濫。”

“幸得太孫親臨,局勢漸穩,三司官員更替,新政推行,百姓生活改善。然近日豫州府、陝州境內新造攔水壩與減水壩突然崩潰,上遊河水傾瀉,造成兩岸嚴重損毀。”

“工部尚書兼河道總督潘開朗,在柳園口河堤突逢水災,情況危急。眾多河工傷亡慘重,臣等對此深感痛心愧疚。黃河事關中原社稷穩定,臣等雖死罪難辭其咎,但不敢辜負天恩。”

“現懇請太孫速速駕臨,查明真相,定奪處置。臣等甘願受罰,隻望能早日平息此事,恢複地方安寧。臣伏上奏。”

石偉毅一口氣把急報念完,麵色仍是陰沉如鐵。

潘開朗的治河方案早已提交給了朝廷,並在內閣留有備案。

對於攔水壩跟減水壩的作用,石偉毅是知道的。

一場重大變故即將在河道上發生。

並非僅因這兩座大壩被毀,此事可能在朝廷內外引發的連鎖反應更為嚴重。

石偉毅儘力平複心情,側目瞥了一眼身邊的隨行官員們。

這些人中大多數是朝堂上的老油條,亦或是近年來新晉的小將。

他說話時語調低沉,但每個字都擲地有聲,眾人無一例外都屏息聆聽。

每個人的表情都很沉重。

既然能夠跟隨朱允熥北巡,就證明了他們深受信任。

顯然,新的風波又將在大明朝廷掀起。

所有人心照不宣。

石偉毅看向朱允熥。

“後麵的簽名,來自豫州道三司,河道總督的主要負責人,及手下的文武官吏,開封城中幾乎所有相關人員,都留下了姓名。”

成千上萬兩白銀化作泡影,與滾滾黃河一起東逝。

隨之而來的是朝廷內部,難以避免的政治較量。

朱允熥眉頭緊鎖,片刻後又恢複鎮定自若的態度。

麵對憂心忡忡的下屬們,他的聲音顯得尤為柔和。

“即便眼下遇到了阻礙,我們仍能籌措資源修複設施;無論多艱難險阻,在我看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治河是我們長久以來堅持的基本國策,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未來,必須堅持到底。本宮不信命,隻信人定勝天。”

隨後他轉向劉遠。

石偉毅稍顯輕鬆,儘管沒有過多解釋,但是問題核心已清晰浮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