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臉堅定。
一直沒有發言的魏國公徐輝祖,此刻補充說。
“皇上,請注意防止突然爆發的地方性動亂,並警惕可能借此次事件反對新政的一些官吏言行。”
解縉緊跟著補充道。
“臣與魏國公,任閣老進行過深入交流後認為,鑒於目前情況,或許某些人士會對黃河水利衙門及其下屬單位展開彈劾。”
“自定下了徹底治理黃河的戰略目標以來,僅今年一年間,就已經投入大量財政資源。再加上正在推進的各項新舉措,在此過程中,很難令每個人都滿意。”
“以前或許隻是不敢公開表達不滿情緒,這次可能會有人以此為契機興風作浪。例如負責治水的潘開朗,他自從上任以來,一直在儘職儘責地處理相關事務。”
“他工作態度非常嚴謹認真,幾乎每天都去現場忙碌。身為一個高官,竟然穿著平民服飾,跟工人一起勞作多日。”
“像這樣優秀忠誠的官吏,如果因無辜牽連而受到無理指責,甚至被罷免職位,將是大明得損失。另外,所有人都清楚這些變革行動,主要是皇太孫提議的。”
“像白蓮教,晉商這類圖謀不軌之輩,必然會利用這次風波,煽動各地百姓對儲君進行抨擊。那時侯,太孫名聲受損,百姓又將如何看待?”
“何人意圖侮辱大明皇儲?”
解縉說罷,稍作喘息之際,寢宮外便響起了一道聲音。
解縉幾人隨即回望,隻見朱標麵帶冷色,手持文書,步入殿內。
“拜見太子。”
任亨泰、解縉與徐輝祖齊聲問候。
朱標輕抖長袖,來到朱元璋麵前。
“兒臣拜見父皇。”
朱元璋穩坐椅上,對著解縉三人打趣道。
“兒子尚未被欺負呢,老子就開始著急了。”
聽罷此言,三臣隻是微微笑著,並不多說什麼。
朱標看了眼朱元璋,“縱使現今天下昌盛,父皇治理之下,與建國之初已是截然不同。大明蒸蒸日上。依兒臣所見,朝廷此刻有能力更進一步推行新政。”
“例如,可通過當前機遇廢止開中製,收回對河東鹽場的管控權,歸於戶部直接管理。邊境幾十萬將士所需供給,不應再依賴外部力量。”
“此類涉及國家核心利益之事,必須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初建國時局勢錯綜複雜,令白蓮教得以藏匿民間,儘管近30年來有所打擊,卻始終未能根除。”
“如今正是朝廷果斷出手的好時機,誘敵出洞,一次性鏟除隱患。地方上原先畏懼王權,暫時隱藏的力量,也會在此次事件後暴露,以便徹底調查清理。”
朱標蒞一來,便給出了相應建議。
任亨泰頗感驚奇。
“太子已得知中都與豫州的消息?”
朱標頷首確認,並把一封已被開啟過的書信,呈至朱元璋手邊。
“這是允熥發來的奏本,內容涵蓋了他對近期京師以外事務的認知,跟處理建議。他還與石偉毅聯名奏請朝廷,采納他們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