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貴如油,這個說法看似正確,實際上卻並不適用於所有地區。
祝瀾在現代時,家鄉是北方,那裡並不算多雨,春雨承接著秋、冬兩個少雨季節,加上氣溫回升快、刮風天氣多,往往易形成連續乾旱,因此才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然而如今的江州一帶本就多雨,出現乾旱的概率實際很小,春雨其實並不稀罕。
因此破題之點,祝瀾決定從地理環境入手,分類討論南北地區的降雨問題,再由此引入不同地區的農耕特點很大程度上受到氣候影響。
最後一步,則是點出各地的農耕政策因地製宜的重要性。
祝瀾一邊理著思路,一邊用鉛筆在草稿紙上畫出了思維導圖,再開始草擬答案、進行修改。
最後認認真真謄錄在了朱線紙上。
第二場考試的內容乃是“試義”,考生需就一篇經典文章談論自己的理解。
為了讓答案出彩,祝瀾決定冒一些小小的風險,在不違背這個時代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隱晦地融入了一些後人所作出的理解。
部分觀點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或許有些超前,但如今朝廷想要選拔改革人才,這或許也是脫穎而出的最佳機會。
第三場策論的題目是“明辨賞罰之至論”,此題涉及獎懲製度與國家治理的關係,要求探討如何合理地進行賞罰以體現公正之道,並促進國家安定與發展。
此題目倒不出祝瀾的意料。
今年負責出題的乃是禮部大人周顯清,周顯清出身吏部,曾任吏部侍郎。祝瀾曾遍閱其文章,歸納後發現這位周大人曾多次上書,諫言完善朝廷獎賞製度一事,認為應該“賞功不賞德”。
祝瀾思索之後,用鉛筆快速寫下了自己的題目——“論賞罰之理:功德並賞,明法立國。”
也得虧岑鬆柏先前回信開導,君子和而不同,祝瀾並不會選擇一味迎合周大人的政見,而是選擇在其關注的領域深入研究,如實談論自己的看法。
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收卷官開始挨個號舍收集考生的卷子。收卷之時,隻見大部分考生麵容憔悴,更甚者神情恍惚。
負責祝瀾所在號筒的收卷官來到祝瀾麵前時,見號舍內的女學生麵色紅潤,氣定神閒,精神狀態極好,連頭發都梳得一絲不苟。
一襲青衫,正端坐於號舍之內,麵前的木桌上筆墨紙硯俱已收納整齊。
收卷官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卷子上的名字,隻覺有些熟悉,再一想,似乎前幾年有一位年紀極小的縣試女案首便叫祝瀾。
收卷官心中暗許,端看此子的狀態,便知日後必能成大器。
貢院的大門終於打開,數千考生們踏著或虛浮或輕快的步子走了出來,祝瀾也在其中。
她在約定好的地方等了片刻,見到了一同走出來的喬悠悠和肖婉。
“瀾瀾,多虧你想出這種辦法製作泡麵,哈哈,我還加了點自製的醬料進去。
你都不知道,我在號舍裡麵都能聽到隔壁流口水的聲音!”
喬悠悠興高采烈地說著,看來考得不錯,肖婉也是麵帶微笑。
梁舟和周達也出來了,與祝瀾三人說著話,交流各自的作答情況。
五個人在貢院外等了許久,直到貢院裡的考生們都快走光了,也沒見到趙思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