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燕然居高臨下,看到遠處大片裸露在外的土地,還有成百上千衣衫襤褸的民夫,就知道天河引已經到了。
他將那個小文書打發回去,通過禦林軍嚴密把守的柵欄城牆,來到了這片工地上。
牆裡牆外,簡直就是兩個世界!
工地裡到處是翻開的泥土和深溝,幾乎連一條像樣的土路都沒有,四周除了乾啞嘶喊的號子聲,就是監工皮鞭啪啪作響。
一腳下去,地麵上全是沒過腳麵的汙泥,走了兩步燕然的薄底快靴就看不得了,眼前的工地卻大得一望無際!
燕然順著長長的土坡一步步向下,向著雁池方向走去,很快就看清楚了天河引的結構。
那是艮嶽南山餘脈的一座高大土山,伸進了雁池深處。那朱勔喪心病狂,竟要把那塊巨大的奇石,立在那座山上!
於是就有了天河引這個工程,燕然舉目望去,從下方的雁池到上麵的土山之間,已經被民夫修築了三階巨大的環形台階。
每一級台階高有數丈,幾乎將整個山峰包圍起來,土山正好矗立在圓圈形的缺口位置。
如今圍繞著台階的外沿,正在修築大型的水壩,數千名勞工將石料木料一階階運上來,遠遠望去猶如螞蟻搬家一般。
為了這塊奇石上山,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錢糧和生命……
燕然一邊想著一邊向下走去,心裡還在納悶,宋代的工匠會用什麼方法,在這樣的台階上修築水壩?
等他走近了才知道,原來這水壩,是由一根根粗大的圓木構成的!
他們在台階的外邊緣挖了深溝,每一根圓木都比男人的大腿還粗,密密麻麻就像是柵欄一樣樹立在土坑裡,然後再被填埋夯實。
用這樣的木排築壩攔水,怎麼能保證水密性呢?等到燕然走過一道水壩之後,才終於搞懂那些工匠是怎麼想的。
原來每一級台階上的木排柵欄都有三丈高,排列整齊密不透風,而且是前後兩層。
在兩層柵欄之間,還留著一丈寬的縫隙,當木排立好之後,就有數十名民工用繩索,轉圈牽拉著大石磨,將粘土夯築在前後兩層木排之間。
燕然一邊向下走一邊想著,這樣雖然能夠密封防水,但看這一丈厚的木排,一定是不足以抵擋數米高巨大水壓的。
難道這些工匠算錯了?如果這樣的簡易水壩裡蓄滿了水,那些木排和夯土再怎麼修築得結實,也會被輕易壓垮!
等到燕然一路走到三級台階的最是裝載巨型奇石的船隊長度。
看來古代工匠的思路,是通過汴河彙入景龍河的支流,把船隊一路放到最
然後他們把船隊駛入的缺口封堵住,再用水車向木壩裡人工蓄水,用浮力將奇石船隊漸漸抬起……這樣他們就可以駛入上一級台階。
緊接著上一級台階再封壩蓄水……就這樣一級一級,那支裝載著巨石的船隊,就被升到了山頂最高處!
等燕然再仔細看那座打算安置巨型奇石的山嶺,又忍不住心裡暗自覺得震驚。
以那座山的形勢,若是雁池裡蓄上水……它的形狀看起來很像一個大王八,手扒腳蹬的要往水裡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