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事情陸武濤作為公司總裁可以一言決定,但是有些事情還是要擺在台麵上說,才能減少團隊之間不必要的間隙。
很快,陸武濤就提到了第二個議題。
這次陸武濤叫其餘股東過來,除了商議是否要分紅,另外一個目的是討論公司下一步的擴張方向。
聽到這個話題,其他人的目光都放在江飛宇身上。
江飛宇摸摸鼻子,開玩笑問道:“都看著我乾嘛?我臉上有花嗎?”
“你一向以眼光獨到著稱,大夥主要是想聽聽你的意見!”陸武濤無形中又捧了江飛宇一把。
“你彆跟我說,你提出這個問題,事先沒做過市場調研?”江飛宇絕對不信陸武濤沒做過分析。
陸武濤從抽屜裡拿出幾份文件,介紹道:“這是我讓公司一幫管理人員花了兩周時間整理出來的公司發展分析報告,不過我覺得他們加在一起也沒有你看得準。”
說到這,陸武濤也有點無奈。
公司的一幫管理層,作為執行者來說肯定是合格的。
但是,居然一個拔尖的苗子都沒有。
就陸武濤本人來說,他更加擅長戰術層的管理,而不是戰略層的提出。
說白了,陸武濤就是個統籌全局的大管家。
所以,他也想聽聽江飛宇的建議。
“你不是能拿到內參的資料嗎?也沒用嗎?”江飛宇問道。
陸武濤吐槽道:“那東西一般都是宏觀層麵的分析,你總不能奢求一幫經濟學專家研究一家房地產企業該怎麼發展吧!”
還真是這個理!
韋彥妮勸道:“飛宇,陸少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你也就彆藏拙了。”
“行吧,大家都是熟人了,我就簡單分析一下。”江飛宇拿起水彩筆在白板上寫下兩行字。
“我個人的理解,房子本質上也不過是一種貴重商品而已,咱們代入生產者的角度分析,想要擴大經營規模,一個是增加產品種類,另外一個是走出去,擴展新的地盤……”
江飛宇的看法很簡單,目前棱科技地產在建或者在售的都是商品房。
而同一類商品同一時期的潛在購買者,規模會有一個上限。
那麼,在能不能往高檔寫字樓和大型商住綜合體方向發展呢?
走出去,就是到帝都市以外的城市跟本地的地產商打擂台。
一家房地產公司想做大,一直在窩裡轉是沒辦法做大的。
其實,就是常說的“魚塘效應”,一個池塘能養活的魚終究有限。
你想要擴大規模,還得在魚塘數量上想辦法。
說實話,這年頭帝都市的外來人口購買力並不強!
本地人,基本都有祖產。
後世房地產能炒起來,核心因素是銀行下場打了“助攻”。
你開發商要建房子?
行,拿地皮來抵押。
利率從優,手續便捷!
你打工族要貸款買房?
沒問題,出的起首付,提供收入證明就行了。
什麼,你連收入證明都沒有?
那你能不能自己做半年收入流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