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飛宇科技大會議室內,江飛宇和李婉依正在召開公司內部崗級管理體係宣貫會。
這段時間,李婉依和人事部一直在弄這個崗級管理體係。
雖說公司在成立之初江飛宇就初步定了一套崗級體係,但那套體係還是有些簡單了,沒法適應公司目前越來越龐大的人員架構體係。
李婉依帶人經過一個月的基層部門調研和反複討論修改後,總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經過江飛宇的審閱和微調後,形成了最終版本。
今天這個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將方案定稿向下麵的員工進行宣貫。
崗級這個東西不僅跟薪酬福利掛鉤,也是以後晉升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
所以,今天會議室幾乎坐滿了人。
除了各部門的主要領導人,還有三十多名職工代表旁聽。
此刻,看著擠得滿滿當當的會議,江飛宇的第一感受是會議室的麵積越來越不夠用了。
以後有錢建自己的辦公大廈,一定要規劃幾個大型的階梯會議室才行。
言歸正傳。
按照飛宇科技的崗級管理體係,共分為M和P兩條崗級主線。
M代表管理能力,麵向的是管理崗人員的晉升通道。
從最低的主管崗到最高的董事長崗共11級,數字越大級彆越高。
每一級又分為AB兩個小等級,而A高於B。
比如,某個領導的崗級是M係3A。
M代表他是管理崗,3代表他是正經理崗,A代表了
他的級彆。
比如兩個人都是經理崗,一個是3A,另外一個是3B。
兩人職位都一樣,3A大於3B,更多是資曆上進行區分。
否則,一個為公司服務了兩年的經理跟一個剛入公司的經理一樣級彆,多少有些不公平。
用A、B進行區分,正是源於此。
p代表執行力,也可以理解為技術崗,主要是麵向普通執行/技術員工的晉升通道。
P係從1級開始,到7級就到頂了。
同樣,每一級又分為ABC三個小等級,A>B>C。
實際上,M係列相當於22個等級,P係列相當於21個等級。
陳琪宏舉手問道:“李總,M係列有具體的崗位名稱分級,比如副經理、經理、副總監、總監等,而P係列又沒有具體的崗級名稱,劃分21級是否太多了?另外,技術人員的起始崗級是多少?”
李婉依解釋道:“大家也知道,咱們飛宇科技旗下業務線眾多,最低的執行崗有研發人員、運維人員、銷售人員、快遞員、生產線工人等,這麼多工種崗位,這裡麵的人員技術含量肯定是不一樣的,公司設置了21個技術崗級,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這個問題,在崗級設計之初,江飛宇就有過交代了。
比如,像研發類的人員,哪怕是實習生,崗級也是從2C起步。
律師類人員級彆更高,助理法務都是3C起步。
你不能讓普通的流水線工
人跟研發人員一個級彆起步。
否則,人家辛苦讀書這麼多年的價值何在?
說難聽點,很容易就給人家一個“你不尊重人才”的印象。
張曉東緊接著問道:“李總,那P係列技術員工他們如何晉升呢?”
不難看出,陳琪宏和張曉東都是在幫下屬員工來問問題。
這種事事為下屬考慮的領導,更容易得到下屬的擁戴。
“曉東這個問題問得好,針對P係列員工,我們主要提供了3種晉升模式......”李婉依先誇了張曉東一句,這才詳細解釋起來。
一般來說,同一個大等級內的ABC級晉升,熬資曆也能晉升。
C升B,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