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信心和希望(1 / 2)

一個多小時後,車子開進了某個占地不小的種植園。

到了這裡,終於能看到成片的綠色了,不再是乏味的土黃色。

雖然都是些小樹苗,但是也比黃沙漫天的景象強多了。

車子在種植園裡七拐八繞,最後在一片建築群前麵停了下來。

車還沒停穩,鄒文嵐就迎了上來。

“江老板,真是抱歉,今天有一批培育的樹苗要移交給地方的育林隊,必須要我當場核驗簽字,並非有心怠慢……”

鄒文嵐腳上的雨靴還沾著泥巴,肩膀上也有扛物品留下的印記,看來是親自動手乾活了。

“鄒教授,咱們就不興這些客套話了,方便帶我們參觀一下嗎?”江飛宇問道。

“當然方便,裡麵請。”

鄒文嵐熱情地在前麵引路,江飛宇三人抱著好奇的心態跟上。

在鄒文嵐的帶領下,幾人把整個培育基地參觀了個遍。

整個培育基地還是挺大的,占地幾千畝。

不過,百分之90以上區域都是室外育苗區。

核心區域是中心的那片建築群,包含了工作區、實驗室、育種室、育苗室、移苗區、宿舍、食堂等不同功能建築。

整個基地,由鄒文嵐和另外兩個老教授作為主要負責人。

另外,還有十多個教職工和幾十名研究生在此輪換工作和學習。

當然了,僅僅靠他們幾十號人也不可能種植幾千畝地。

像碰到各種植株需要移栽時,他們也會在附近村莊臨時雇傭當地人幫忙。

整體來說,這裡的日常工作還是很幸苦的。

碰到人手不足的時候,連鄒文嵐這麼大年紀的人也要動手乾活。

就江飛宇沿途碰到的研究生,各個曬的跟個老農似的,穿得也很普通。

你很難從外表看出,這是些以高學曆著稱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跟那些在辦公室裡養尊處優的“專家”相比,他們的專業能力更加讓人放心。

整個基地的核心工作,主要還是體現在抗旱植株的選育和大規模種植技術研究上。

不同植物在自然界的生長過程中,因為各種環境的影響,極小概率下會產生突變的植株。

這種突變的植株可能具有某方麵的特性,比如抗旱、抗凍、植株高、抗倒伏……

育種培育的方向,就是人工模擬環境誘導產生突變。

然後,將具有需要特性的植株種子選出來,通過雜交培育獲得具有多樣特性的良種。

最後環節,就是實驗大規模種植的技術了。

乾旱地區缺水,如何提高水的利用率是永恒的課題。

同時,也要考慮地方生態平衡的問題。

比如,瓜類植物吸水量大,但是對固土培沙的作用不大。

你一片地區全部種植,肯定是不行的。

按照鄒文嵐的介紹,整個基地目前在培育的植物種類高達167種,能列入農作物的有32種。

人家這裡畢竟是個享受財政扶持的國家級實驗室,培育的主基調還是物種的多樣性。

目前,他們這個實驗室

擁有各類專利技術63項。

鄒文嵐表示,隻要江飛宇願意在地方投資,這些專利技術都可以免費授權使用。

需要的作物種子,實驗室也能平價提供。

你可能會疑惑,知識產權免費,反而是一些種子要收費?

對於鄒文嵐的團隊來說,他們研究的技術,隻有在乾旱地區推廣才有意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