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香飄飄總部。
此刻,會議室內正在召開一場針對競爭對手的競品分析會議。
“鑫源奶茶采用的是450毫升的標準塑料瓶包裝,市場零售價在2.5元左右,而咱們的杯子按照最大注滿水計算是350毫升,咱們的奶茶零售價是2元一杯,從同樣價格能獲得的量來說,雙方其實差不多......”
“品牌知名度方麵,如果是在3年前的話,鑫源果汁就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地方小果汁廠,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自從他們被母公司飛宇科技收購後,就搭上了互聯網發展的‘快車’,經過3年的耕耘,鑫源早就已經成為國內果汁飲料領域的大品牌,尤其是在年輕人消費者中擁有不俗的口碑,這也是他們的奶茶飲料繼續沿用‘鑫源’這個品牌名的原因.....”
“廣告資源投放方麵,這幾年鑫源果汁深度與綜藝選秀節目捆綁,每年的廣告投放覆蓋群體都是千萬級的,更彆說母公司飛宇科技還會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互聯網廣告曝光量扶持。”
“飲用的便捷性方麵,他們是開蓋即飲,肯定比我們衝泡的要方便。不過,咱們是熱水衝泡型飲料,特彆適合喝不了冷飲的人群,同時也適合天氣寒冷的季節銷售。”
......
“綜合以上幾個方麵對比,相信大家心裡也有底了,與鑫源這個品牌相比,我們是各方麵都略遜於競爭
對手的。”
市場部總監簡延希介紹完後,與會的幾人都看向了坐在首位的蔣老板。
開會嘛,就是要群策群力。
點兵點將,蔣老板看向推廣策劃部經理徐敏華,問道:“老徐,聽完延希的發言後,你有什麼感想?”
徐敏華是蔣老板剛從彆的公司挖來的一員大將,專門負責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策劃的。
彆看徐敏華隻是經理的崗位,那隻是為了照顧其他“老班底”的情緒而已。
為了安置徐敏華,蔣老板特意在公司成立了推廣策劃部。
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徐敏華思慮了一番,說道:“老板,我倒是想到了一個經典的商業競爭案例,可以說出來給大夥參考一下。”
“什麼經典案例?說來聽聽。”
既然手下有了腹稿,蔣老板自然會繼續捧這個“場”了。
徐敏華也沒賣關子,說道:“當年,百事可樂挑戰可樂巨頭可口可樂的經典案例。”
“徐經理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咱們確實可以借鑒一下。”這是某個“事後諸葛亮”的附和。
不知情的人,趕緊向其請教原委。
話說,百事可樂成立的時候,可口可樂已經是碳酸飲料界的巨頭。
初期,雙方的市場占有率相差了幾十倍去。
上世紀,為了打敗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打起了價格戰。
當時,百事可樂價格為10美分,後來為了打價格戰,百事可樂把價格降為5美分。
財大氣粗的可口可樂一
看,這小子不地道啊!
於是,可口可樂決定教教這小子怎麼做人,也把自己的售價降到了5美分。
在價格戰這種事情上,基本上勝利者都是消費者。
搞了一段時間,雙方都很受傷。
百事可樂血最薄,最先撐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