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打不過,就要轉變競爭的思路了。
這個時候,百事可樂發現了競爭對手一個致命的漏洞。
因為市場占有率高,每個月的出貨量非常的大,當時可口可樂一口氣生產了1億個玻璃瓶。
這1億個瓶子,至少是可口可樂半年以上的出貨量。
也就是說,每瓶可口可樂的容量固定死了。
百事可樂想啊,如果我做一個大瓶子,選擇加量不加價呢?
那這個時候,尷尬的就是可口可樂了。
這1億個瓶子都做出來了,到底該不該用呢?
用吧,同樣的價格跟對手比沒有競爭優勢,因為人家的量比我大。
不用吧,這一億個瓶子的生產成本虧空,誰來填呢?
正是靠著“加量不加價”的招數,百事可樂完成了逆轉。
此刻,徐敏華刻意提這個案例,想表達的用意已經很明確了。
打價格戰雙方都很受傷,那我選擇“加量不加價”。
“徐經理,這裡會有一個問題,他們是塑料瓶包裝,如果他們也選擇跟我們采用一樣的招數,整改起來其實是很方便的,到時候還是相當於雙方打平。”
也有人不買賬,對徐敏華的建議提出了質疑。
徐敏華洋
洋得意解釋道:“大家首先要明確一個點,他們如果增加瓶子的容量,填充進去的飲料是同比例增加的,但我們是衝泡型飲料,我們成倍增加了杯子的容量,料包是否同倍數增加,消費者其實感覺不出來。”
徐敏華的意思很明確:我杯子增加了一倍,料包增加百分之50,還是增加百分70,消費者根本感覺不出來。
剛才質疑的人不服氣道:“你這是取巧,容易敗壞公司的口碑。”
徐敏華也不爭辯,笑道:“是有些取巧的成分,但確實能節省生產成本。”
聽了徐敏華的建議,大部分人都覺得此人不過爾爾。
蔣老板知道徐敏華不止這點水平,繼續問道:“老徐,你還有其他建議嗎?”
“我倒是還有幾點想法,說出來大家一起參考吧!”
“剛才簡總也提到了,咱們是衝泡型熱飲,特彆適合不習慣喝冷飲的人群,比如:有胃病的人,中小學生,中年人......我覺得咱們的廣告詞得改了,要緊扣健康這個主題,深挖養生的概念......”
“眼下是冬季,正是我們的銷售旺季,咱們必須加大電視廣告資源的投放力度,重點拿下北方這十來個省份的省級電視台......”
“另外,我覺得咱們得選擇一個合適的明星來代言產品,你看人家鑫源的代言人,雖說那個韻韻隻是個二線的小明星,但人家長相甜美,充滿青春活
力,特彆貼合產品的消費人群定位......”
“我覺得那個演《仙劍奇俠傳》的女演員就不錯,被譽為‘神仙姐姐’,漂亮、洋氣,看著就喜歡......”
“他們鑫源不是喜歡跟綜藝選秀節目綁定嗎?這個思路咱們也可以借鑒,咱們也可以跟一些大型賽事合作嘛,這種賽事本來就能吸引大量的媒體播報,天然自帶曝光度......”
“線下的推廣,咱們可以在大型商超搞試喝品嘗,利用口感征服消費者......”
徐敏華林林總總說了10來條建議,很多聽起來都是行之有效的建議。
這會,眾人這才知道此人果然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