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市場是無形的手(1 / 2)

齊敬齋不是那種拐彎抹角的人,了解到江飛宇的需求後,上來就問道:“你對3G通信技術了解多少?就這麼看好3G未來的發展?”

江飛宇對此早有準備,自信道:“齊師叔,我就當你是在考較我了。如果要回答您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2G通信技術說起......”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2G通信時期,咱們國家缺乏核心的技術。

所以,不得不花費巨大代價從國外買技術授權和相關通信設備。

從1994年國家決定搞通信技術自研,到1998年咱們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自己獨立研發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TD-SCDMA。

再到2000年國際電信聯盟將咱們的TD-SCDMA與(歐)洲WCDMA、米國CDMA2000列為3G時代最主流的三大技術。

這短短的幾年時間,不知道有多少科研人員付出了心血。

“我認為,從技術引進到技術自研是一條漫長的路,雖然中間偶有陣痛,也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但咱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背後推動的力量不僅是市場,最主要還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衡量......”

“特彆在通訊領域,高層領導衡量的不僅僅是減少對國外專利授權和設備的依賴,更多的是信息安全和國家戰略的考慮,因為我們再也不想被被人卡脖子了。”

“至於市場前景,這個我就不旁

征博引了,從我國這幾年電信入網的用戶增長量就能看出了。無論是互聯網技術,還是移動通信技術,技術的升級換代,本質上還是市場需求的驅動......”

聽完江飛宇的發言,齊敬齋由衷地讚歎道:“不得不說,你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無論是技術理論,還是市場應用和國家戰略層麵的考量,你都有獨到的見解。我隻能說,你的成功不是偶然,薑老頭收了個好徒弟。”

江飛宇謙虛道:“師叔,您過獎了。”

齊敬齋誘惑道:“有沒有興趣多拜一個師父,研究生畢業後來研究一下通信技術,我可以給你全部安排好,國內的高校、專業和導師任你選。”

江飛宇又不是專門搞科研的人員,跨專業讀博士對他的影響不大。

至於,齊敬齋口中所說的“多拜一個師父”,這個“師父”明顯是指他本人。

這個提議,讓江飛宇有點哭笑不得。

這位齊師叔的性格,果然不拘一格。

江飛宇委婉拒絕道:“師叔,我師父還在那邊呢,他老人家要是聽到這話,估計會跟你急。”

拜師這事,一門多投那是大忌。

再說了,薑維民本身就是通信領域的大佬。

江飛宇要是想讀通信專業的博士,薑維民就能安排好。

江飛宇傻了,才會乾出這事呢!

齊敬齋道:“咱們說回到正事,我們研究院下屬的通信設備技術研究所擁有TD-SCDMA的全套技術

成果,目前擁有相關專利技術21項,配套設備生產工藝16項,如果隻是拿技術授權的話,我認為並不適合你們民營資本來孵化......”

齊敬齋這話,倒不是在刻意拒絕江飛宇。

因為,這裡麵有一個很深的行業壁壘。

就算你拿到全套專利技術和生產工業,想要研究透也要很久的時間。

從研究透徹到量產又是一個非常耗時的過程,因為這裡麵需要很多配套的產業支撐,這裡麵的跨專業技術難度是非常大的。

後世,為什麼能造航母的國家很少?

因為,造一艘航母需要需要600個相關專業和8000家配套廠家來支撐。

通信領域沒那麼誇張,但也要涉及二三十個配套行業。

聽了齊敬齋的介紹,江飛宇也意識到自己原來的計劃有點簡單了。

按照江飛宇原來的思路,先通過薑維民的關係買到技術授權。

等明年從國際股市摟到大筆資金後,再慢慢向工業製造領域投入資金。

現在聽齊敬齋這意思,這一行不是光砸錢就行的,得有一定的配套產業整合能力。

否則,中間不知道要走多少的彎路。

江飛宇問道:“師叔,您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嗎?我現在是空有錢,卻不知道往什麼方向投資,本意上也是想做些利國利民的好事。”

“實不相瞞,高層給我們研究院下達了任務,要在明年6月份之前實現相關設備的量產,不過這一塊需

要投入的啟動資金比較大,我們正在找合適的投資人入股,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齊敬齋拋出了另外一個選擇。

江飛宇眼前一亮,急忙問道:“師叔,這個持股比例是怎麼劃分的?對資金來源是否有限製?”

“初步的分配方案是這樣的:通信設備技術研究所以技術入股,這部分估值40億,另外再投入7億自籌和上級撥付的專項資金,總共占股百分之51。”

“目前,已經有三家兄弟單位認夠了部分股份,還有一部分缺口。你如果感興趣的話,我可以做主讓出百分之20的股份給你,這部分股份作價約18億。”

“至於資金來源

,隻要不是外資成分就行了,條件就是這樣,你考慮一下吧!”

聽完齊敬齋的介紹,江飛宇有些咂舌。

設備製造業果然是吞金獸,動不動就要近百億的資金投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