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飛宇問道:“說說,你想往哪些方麵投錢?”
張哲盛介紹道:“大概有幾個方向,第一個就是互聯網金融領域,我認為星海金融的業務未來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打算注資不少於10億美金下去,做大這一塊的業務。”
互聯網金融領域,一直是江飛宇看好的藍海。
張哲盛往這方麵下注,隻能說是繼續沿襲江飛宇定下的發展路線走。
江飛宇問道:“星海金融現在管理的資金盤有多大?”
張哲盛道:“按照上周的數據,約在34億人民幣左右,全部是自有資金在運營!”
江飛宇問道:“那個互聯網小貸的牌照,申請下來了嗎?”
張哲盛道:“兩周前已經批下來了,第一批總共就兩家企業獲得,一家是我們星海金融,另外一家是阿裡旗下的小額貸股份有限公司。那位馬老板,一如既往地跟老板您同一步調。”
嚴格來說,應該是江飛宇抄襲上輩子老馬的經驗。
論怎麼“噶”銀行的腰子,老馬才是這一行的“祖師爺”。
後世,金融行業有7張含金量很高的牌照。
即:銀行、基金、保險、證券、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小貸、消費金融。
銀行、基金、保險、證券,這四個屬於傳統金融領域的牌照。
而後麵三個牌照,就屬於新時代的產物了。
目前,星海金融總共拿到了兩張金融牌照:
第一張,是基於支付bao業務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
這塊牌照,最早是以飛宇科技的名義拿到的,相關行業標準也是飛宇科技幫監管部門訂立的。
後來,江飛宇將支付bao業務剝離出來成立了星海金融,沒有一起打包赴納斯達克上市。
這塊牌照,也順理成章變更到了星海金融名下。
第二塊牌照,就是剛剛所說的互聯網小貸牌照。
而這第二塊牌照,經曆了一個漫長的博弈。
實際上,央-媽從2005年開始就批準在5個省試點組建小貸公司。
不過,這些小貸業務都是基於線下開展業務,拿的也是傳統小貸牌照。
從那之後,老馬領導的阿裡就開始在金融主管部門那裡使力,想將這個小貸牌照變成互聯網小貸牌照。
這期間,阿裡經曆了3年多的博弈,卻一直無法讓上麵鬆口。
後來,直到飛宇集團也因為利益原因加入了阿裡的陣營,才讓上麵答應研究研究。
一直到2008年,經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後,上麵為了複蘇經濟,終於開始大步向前跨越。
又經曆了近一年漫長的研究、標準製定、征求意見之後,今年5月份終於下發了第一批互聯網小貸牌照。
這也意味著,星海金融可以合法向中小企業、個人進行放貸。
隻要,利率和金額沒有超過規定就行。
所謂放貸,拿牌照即為合法。
後世,第三方支付和互聯網小貸這兩個牌照不說爛大街,有關部門也陸續發放了幾百張。
直到2
017年左右,因為大批P2P公司暴雷,監管部門緊急停止了互聯網小貸牌照的放發。
各省也陸續開始了P2P平台、小額貸公司的清退工作,百分之90以上持有互聯網小貸的公司倒在了那個時期。
死了一批之後,互聯網小貸牌照又變得值錢起來。
據說,光這個牌照估值就超過一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