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消費金融牌照,這個據說也是最難拿的金融牌照。
江飛宇要是沒記錯的話,第一張消費金融牌照的頒發時間是2017年,僅有1家獲批。
一直到江飛宇重生那會,拿到這個牌照的企業也不超過30家。
實際上,星海金融現在最主要的業務就是以消費的名義給網購者墊付資金,並收取一定的逾期利息。
這個,就屬於消費金融的範疇。
嚴格來說,這一塊的業務一直處於法律空白。
主管部門既沒有發放牌照,也沒有命令禁止這一塊的業務。
沒有禁止,是因為還沒看出有什麼行業風險。
畢竟,這一塊的業務目前隻有星海金融在經營。
阿裡看不上,不是因為他們清高,而是因為他們現在連貸款這塊更加賺錢的業務還沒玩明白。
飯,總要一口口吃。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江飛宇一樣有先知視覺,能夠一步到位。
既然有關部門沒有禁止,江飛宇就隻能揣著明白裝糊塗,繼續經營咯!
江飛宇沒有往這方麵去拱,那是因為他知道消費金融的牌照很
難拿。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消費金融的牌照這麼難拿呢?
這裡麵,涉及到一個業務權責的厘定問題。
相比於傳統小貸、互聯網小貸等牌照,主管部門將消費金融公司定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
業務範圍可線上,也可線下。
除此之外,還包括經批準發行金融債券、代理銷售消費保險產品、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等內容。
除了業務範圍更廣,業務杠杆也更大。
如果說互聯網小貸的杠杆通常為1-3倍的話,消費金融的杠杆能夠達到10倍以上。
高杠杆,也意味著高風險,這也是上麵慎之又慎的原因。
江飛宇不想在這方麵繼續使力的原因,也有一定的“成分背景”因素。
互聯網金融,說白了就是在搶銀行的生意。
與銀行傳統業務相比,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利性。
用戶要借貸,在電腦上操作幾下就能完成。
你要是去找銀行借款,跑斷腿不說,各種提交資料和辦抵押能煩死你。
之前搞第三方支付牌照和互聯網小額貸牌照的時候,江飛宇不用怎麼顧忌銀行係統的感受,那是因為當時飛宇集團屬於民營企業的成分。
現在呢,飛宇集團的成分決定了江飛宇有些手段不能用,有些大局也要顧忌。
除非,江飛宇想像老馬一樣向外邊靠攏,不怕得罪裡邊。
做事不管後果的,那是傻子。
況且,江飛宇很清楚一點:
即使他不出手,老馬這些“
先鋒”也會衝在前麵。
他坐享其成就行了,犯不著去得罪同一個陣營的人。
也不能每次,都是江飛宇衝在前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