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士兵走進屋內,彙報道:“成哥,撈彬哥回來了!”
聞言,阿成立刻出屋迎接。
屋內其他軍官,也自覺跟上。
見到阿成,撈彬第一時間複命:“成哥,我幸不辱命,安全將嫂子和孩子送回了大陸。”
阿成拍了拍撈彬的肩膀,感謝道:“這次,辛苦你了!”
事情的過程,阿成也大概知道了。
為了掩護萬心娟和汪雨霏離開,撈彬親自帶著替身在新(佳)坡跟CIA鬥智鬥勇。
特彆是兩人在貧民窟暴露行蹤後,撈彬一個人獨戰好幾名警察。
最後,更是靠跳入下水道才能順利逃脫。
人家CIA不敢殺萬心娟,那是需要抓住她來要挾阿成。
撈彬這種小頭目,可不在不殺之列。
這其中的凶險程度,那就不用細說了。
人群中的伍蓮婷,衝著撈彬豎起了大拇指。
僅此一事,怕是沒人再敢說撈彬就是阿成的一個跟班。
撈彬用自己的膽量和忠誠,奠定了自己在組織裡無可撼動的地位。
身為撈彬的妻子,伍蓮婷自然以丈夫為榮。
阿成開心道:“撈彬回來得正好,咱們繼續商議改名定製的事情。”
“改名定製?”
撈彬一臉不解,伍蓮婷給他解釋了緣由。
“利刃”本質上,是阿成的私人武裝。
但“利刃”的組織定位,卻比較複雜。
你說“利刃”是社團組織吧,他不收保護費。
無論是加入“利刃”的士兵,還是普通員工。
“利刃”不僅保護他們
免受欺負,這種保護還惠及他們的家人。
你說“利刃”是殺手組織吧,它又不以此為生。
他們殺人要麼是為了複仇,要麼是免費幫人乾的私活。
說“利刃”是恐怖組織吧,更是有點牽強。
這種情況,以前在大馬那邊的時候沒什麼問題。
可現在他們來了印國這邊發展,那就不行了。
組織想要發展壯大,就得讓大部分人有認同感,也就是組織向心力,而不是僅僅靠首領個人魅力。
所以,“利刃”急需換一個讓當地華人都有認同感的名字。
定製,也就是改變“利刃”現在的組織結構。
以前,阿成是按照基地來分散管理。
他這樣做,主要有兩個目的:
一來是分散練兵,不觸官方的黴頭。
二來是為了防止手下專權,威脅到阿成這個唯一首領的地位。
不可避免,這樣做無形中削弱了“利刃”的戰鬥力。
各個小山頭各自為戰,隻能適應小規模的戰鬥。
戰鬥規模稍微大一點,就不行了。
這次在得到情報預警的前提下還傷亡了這麼多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利刃”做出改變,勢在必行。
經過眾人的群策群議後,阿成選了一個比較順耳的名字——北婆-羅洲華人同盟軍。
婆-羅洲,這是華人對加裡曼丹島的舊稱。
他們現在盤踞的位置是印屬一側的北部,也是婆-羅洲的北部地區。
而華人同盟軍,不僅通俗易懂,也更加容易獲得當地華人的
支持。
既然確定了以軍製改組“利刃”,眾人的職務就要對標設置了。
阿成自封為北婆-羅洲華人同盟軍司令,現有500名左右的士兵被整編成了一個團的編製。
一營長張祖輝,副營長肖大寶。
二營長張海林,副營長楊棉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