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都是建議(1 / 2)

看完東北行政區的基本情況,江飛宇開始把自己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寫下來後,江飛宇又不斷修修改改。

最終,這些東西濃縮成一條條建議。

20多分鐘後,江飛宇開始逐條給阿成提建議:“第一條,我覺得你沒有把西加丹行省那幫華人地頭蛇利用起來。”

阿成搖頭道:“這幫人能夠在這邊混得不錯,手上多多少少沾了同胞的血。要不然,印國也不會讓他們舒舒服服當甲必丹、地主鄉紳、企業家。”

說實話,阿成是非常看不上這些人的。

甚至,還有點厭惡。

要擱在以前,阿成碰到這種人都是人道毀滅的。

江飛宇勸道:“曆朝曆代,皇帝想坐穩江山就不能隻用清官,渾官、貪官都得用。即使不能得到他們的效忠,也得讓他們兩不相幫。”

“哪怕,僅僅是離間他們與印國的關係,你也得跟這幫地頭蛇合作。”

阿成知道江飛宇說得在理,但他還是有些顧慮:“我們轄區內很多華人移民就來自西加丹行省的華人種植園、小作坊,我們已經掘了人家的根基,我隻怕會做無用功。”

江飛宇道:“這些華人願意遷移到東北行政區生活,那是他們的人身自由。這點小矛盾,還說不上是掘根基。”

這是現代社會,這些人又不是舊社會地主老財家的佃戶。

人家願意遷移,關你屁事?

阿成問道:“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江飛宇提議道:“現在

對外采購的糧食和各種生活物品,撥一部分訂單給那邊就行了,隻要有利益往來,他們分分鐘把你當大爺供起來。”

阿成虛心接受,將這條寫下來。

江飛宇繼續提第二條建議:“你想將開墾出來的耕地按勞分配給了這些參與開墾的人,這一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我認為應該尊重他們個人的選擇,願意要田地的分田地,不願意要田地的領取資金補償.....”

江飛宇之所以這麼說,那是因為他已經看過了這些移民華人的統計資料。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種地、願意種地。

這裡麵,就有一部分人是小作坊裡麵的手藝工人、漁民,他們肯定沒那麼擅長種地。

而且,也不利於將他們的手藝利用起來。

江飛宇的提議是,將那些分散的土地分給願意種地的人。

那些集中的土地,可以成立國營的農墾公司搞機械化生產。

江飛宇的第三條建議,就是針對那些小作坊工人。

政府提供有利政策,扶持他們開小作坊當老板。

這些人手藝是有的,缺的隻是前期的資金投入和銷售渠道。

這方麵政府可以給他們貸款,並優先從他們這裡采購產品。

如果他們沒有渠道采購必要的機器設備,政府也可以兜底幫采購。

在江飛宇看來,東北行政區最適合發展的就是輕工業。

這邊是原材料產地,原材料不缺。

隻賣原材料,利潤實在太低了。

能提供的工

作崗位和稅收,也很少。

隻有增加產品的工業附加值,才能有效促進內部經濟循環。

第四條建議,江飛宇瞄準了海洋漁業捕撈。

大海能提供的肉食,遠超過陸地。

發展捕魚業的好處很多,解決民眾的肉食需求、增加社會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發展、培養合格的水手。

阿成隻是打算蟄伏幾年,練好基本功後再豎起獨立的大旗。

本質上,加裡曼是一個大島。

對於島嶼國家,海軍比陸軍更加重要。

第五條,是教育方麵的。

目前,東北行政區治下是小學免費,中午還提供一頓免費的午飯。

能免費,那因為適齡兒童也就兩、三萬人。

暫時,阿成還能負擔得起。

阿成負擔不起,江飛宇也會提供資金支持。

江飛宇說得很清楚,就當江家投資孫家了。

小學免費,這一條確實是仁政。

但對於那些12歲到18歲之間的少年,政府就管不過來了。

阿成不可能把所有青壯都拉去當兵,那樣不現實。

但是這些人正處於叛逆階段,身體也沒長開。

出去找工作很困難,隻能在家裡幫乾點農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