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章先下手為強(2 / 2)

“根據印國各個司令部的兵馬調動情況,初步預估他們用來對付我們的兵力在32萬以上,並有可能根據戰爭走勢繼續征召預備役部隊,最終來對付我們的兵力有多少,暫時無法預估......”

聽到這個敵軍數量,所有人都神情凝重。

要是放在以前,即便是1:12的兵力對比,他們也會不怕對手。

那是因為他們人少,沒有各種盆盆罐罐要守護。

打不過就跑,幾十萬平方公裡的原始森林,哪裡去不得?

現在呢?

不說各種經濟建設成果,光是那100多萬華人子民就是他們不能拋棄的根基。

張祖輝憂慮道:“打陣地戰,我們怕是沒有優勢。”

雖說他們在大陸教官的培訓下,也學了幾年陣地戰的理論。

但平時最多模擬推演過,沒有實操能力。

並且,在兵力和重型火力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陣地戰還真不好打。

他們最擅長的,還是特種作戰、叢林戰、運動戰。

但以他們現在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化整為零搞運動戰,都沒那麼多地方給你藏。

張海林介紹道:“我跟司令商量了幾天,最終敲定了一個初步的作戰方案,歸納起來就是

‘先下手為強、四麵開花、以快打慢、長期流血消耗’,我詳細跟你們說什麼意思......”

先下手為強,這個不難理解。

和平時期,印國隻安排了1

2萬左右的軍隊在西線、南線用於防備同盟軍。

現在,他們超過20萬兵力要從其他島嶼的駐地抽調。

光是運輸這20萬人和配套的裝備,就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不是隻有人和基本的槍支彈藥,各種火炮、大型牽引車、炮彈運輸車、運兵卡車、裝甲車......

這些大件,可是非常占地方的。

並且,他們不僅要跨海運輸,以及在加丹島的泥土路上運輸。

按照印國的運輸能力,他們至少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將全部兵力和所需彈藥部署到位。

彆忘了,雙方現在還沒徹底撕破臉麵。

印國那邊也是小規模動員防備而已,真正的戰爭命令還沒下達。

而同盟軍就不一樣了,他們在本土作戰,集結時間最多隻用3-5天。

如果先下手的話,就是10萬對12萬的兵力對比。

況且,印軍這12萬兵力還是分部在南線和西線兩個地方。

同盟軍完全可以集中優勢兵力,以多打少。

吳蓮婷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司令,如果是我們先下手的話,怕是會師出無名。”

大義名分這個東西,有時候還真是挺重要的。

現在的同盟軍已經不是流寇和草台班子了,作為一個地區軍閥勢力,還是要顧忌大

義名分的。

阿成胸有成竹道:“師出無名,那就自己創造機會。”

郭祿達介紹道:“印國情報部門一直都有刺殺司令的計劃,隻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而已,現在隨著雙方局勢緊張,他們潛伏在我們內部的情報員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郭祿達要表達的意思很明確了,引誘對方刺殺阿成,這起兵的借口不就有了嘛!

撈彬態度強硬:“我不管情報部門的計劃是怎麼樣的,司令必須用替身。”

其他人也紛紛表達自己的忠心:“司令是我們同盟軍的主心骨,不能冒任何風險,必須用替身......”

以現代的整容技術,要準備一兩個跟阿成很像的替身,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