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從東加丹行省伯勞縣最東端乘坐船隻出發,到對麵的蘇拉維西島僅僅隻有六十多海裡。
坐快艇,也就個把小時而已。
自從開戰以來,島上的30多萬華人居民便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戰事不順,本地土著難免拿他們泄憤。
再加上印國實行的高壓管理政策,他們現在連基本的食物都無法保證,已經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了。
最慘的還是被抓入集中營裡麵的華人,死亡率超過百分之30。
裡麵的華人不僅要靠樹葉、草根為食,還要承擔繁重的勞動。
稍微工作量不達標,就被折磨得死去活來。
這4個人也是趁著外出乾活的機會,冒死跑出來的。
於情於理,阿成都不能坐視不管。
最有效的辦法,無疑是就近從第二軍抽調兵力登陸蘇拉維西島解救這些華人。
但製海權在印國手上,再加上後續老米海軍可能下場。
一旦發現同盟軍派兵登陸蘇拉維西島,印國海軍必然會封鎖海峽。
屆時,同盟軍根本沒有能力將30多萬華人運回來。
於是,阿成很快就轉變了思路。
既然人運不回來,那乾脆派兵過去在那邊占下一塊地盤,然後將華人收攏起來保護。
這樣一來,也算是變相救了這些華人。
大規模跨海作戰對同盟軍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後勤保障。
一旦海路被封鎖,派出去的部隊
要在那邊自力更生了。
這不,阿成3天前就命令第二軍研究作戰方案了。
現在,阿成就是過來聽取作戰方案的。
阿成吩咐道:“介紹一下情況吧!”
“印國在蘇拉維西島的駐軍2.2萬人,預備役部隊約4萬,分散在十多個主要城市周圍駐守.......”伍蓮婷詳細介紹了敵人在對麵的兵力部署。
“我計劃從第二軍抽調9000兵力,再配合一個特戰營的士兵,總數約9500人在中蘇拉維西行省北部登陸,一路6500人的主力向北進攻哥倫達洛行省、北蘇拉維西行省,剩下3000人的偏師向南進攻南部4個行省進攻......”
蘇拉維西島的地形非常奇怪,整體類似一個大K字母。
島中部是險峻的山區,將這4個伸出來的半島分割開來。
因此4個半島之間很少來往,從海路連接都比從陸路方便。
特彆是左上角那個半島,由中蘇拉維西行省北部+哥倫達洛行省+北蘇拉維西行省組成,像是一根長長的狗尾巴。
而華人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西部地區,這也是伍蓮婷要兵分兩路的原因。
阿成問道:“總數不過9500名士兵,還分兵兩路進攻,是不是太冒險了?”
伍蓮婷解釋道:“我的目標是將這條狗尾巴切斷,將救出來的華人集中在北部地區安置,南路的偏師主要以掃蕩為主......”
北部兩個行省距
離同盟軍更近,更加容易獲得兵員、武器的補充。
“另外,我打算將解救出來的華人男性青壯編入軍隊,執行以戰養戰的戰術,通過摧毀地方統治挑起各族的動亂。”
阿成簡單思索,便確實這是最優的方案。
阿成問道:“你打算選誰擔任主帥,什麼時候動手?”
伍蓮婷推薦了身後的陶大石:“我打算抽調203師師長——陶大石擔任主帥,這家夥以前跟張海林經常執行海外任務,見多識廣、膽大心細,鬼點子又多,他是最合適人選。”
“至於動手的時間,我打算安排在5天後,情報部門正在幫我們轉運武器彈藥過去,還需要一些時間。”
阿成看向陶大石,鼓勵道:“你要是能在那邊整編出一個軍的兵力,我直接任命你為同盟軍的第五位軍長。”
“謝司令栽培,這個軍長,我當定了。”陶大石難掩內心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