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一臉期盼的看著肖書記,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得到他的認可。
肖書記抬起頭來,見眾人都看著他,便把稿子遞給了王大山:“來,大山,你也看一看。”
然後又微笑著對胡林說道:“不錯,不愧是金老的高足,寫的不錯,有理有據,很有時代感,能夠振奮人心。”
一聽這話胡林就興奮了,他抑製不住心中的狂喜,趕忙問道:“那肖書記您看,稿子能用嗎?”
肖書記點點頭:“胡林同誌,用是可以用的,但還是要在現有的基礎上修改一下。”
“肖書記您說,怎麼修改?”胡林脫口問道。
沉吟了一下,肖書記說道:
“首先我個人覺得,稿子對於如何創建山莊的艱辛曆程描寫的不夠詳細,要體現山莊建立的困難和人定勝天的決心。
其次,稿子的字數太少了,宣傳的還不夠全麵。比如說還要突出體現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黨的領導、國家政策的溫暖和基層乾部的努力。
第三,你這篇稿子,是以來山莊上工的農民為切入點,很好的體現了農民前後生活的反差,這很好。
隻是光這樣還不夠,整篇文章缺乏一個英雄人物,這個英雄人物要有血有肉,還要有靈魂。
嗬嗬,關於這點,在剛才回來的路上,大山同誌有一個思路,我覺得切入點很好,不如讓他給你講一講。”
肖書記提了三點,胡林拿起筆來認真的記錄。此時聽說王大山有思路,趕忙又看向了他。
王大山已經看完了文章,想了想說道:“思路不敢當,隻是有一點個人的淺見。”
“大山兄弟你說,我記著。”
胡林此刻表現的像一個認真聽講的小學生,一點不敢造次。
王大山把李援朝的故事又講了一遍,而且這一次講的很詳細。
把他的身世如何悲慘,他又如何來到道觀報恩,為了能讓靠山屯的山民過上好日子,又如何挑頭建立山莊都事無巨細的說了出來。
總之把李援朝塑造成了一位一心為了鄉民且毫無的英雄人物,十分的偉光正。
這讓胡林聽了之後兩眼連連放光。
素材,這些都是好素材啊!要是以李援朝的故事為整篇報道的切入點,相信一定會引起社會的熱議,這完全符合普羅大眾的價值觀。
好,非常好,簡直太好了。
胡林的筆下記得飛快。
說完李援朝的故事,王大山又強調道:
“胡哥,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主次一定要分明,山莊隻是國家改革開放新時代好政策下的產物,是黨正確領導的體現,更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不管前麵用多少筆墨來描寫山莊,但最後一定要點明這個大主題!
切記切記!”
“好,大山,我記住了。”原本傲氣的胡林同誌就像一個聽話的鵪鶉,不住的點頭。
一個二十多歲的學霸,身上肯定傲氣十足,但此時此刻,在自己的老師和一個省委書記的麵前,他不敢表現出一點。
哪怕剛才他對肖書記讓王大山給他提建議的時候心中多少有些不屑,但聽完王大山的話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怪不得人家如此年紀能夠當上京龍公司的董事長,自己快三十了還在老師的羽翼之下尋求庇護。
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啊!可人家的本事又讓自己生不出一絲嫉妒之心。
“好,大山說得非常好,就是要這樣的文章。小胡,你回去之後再加把勁,儘快把稿子寫出來。”
“是,肖書記,我儘量在三天之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