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孤注一擲的孫權(1 / 2)

魏軍首戰告捷,意義重大。

至少在夏侯獻看來,按照孫權的性子,經此一敗後多半會知難而退。

這種猜測並非空穴來風,是根據這位東吳大帝曆來的實際行動來推斷的。

要知道,孫權從來不打沒準備的仗。

昔日他屢屢進犯合肥,都會挑魏國在淮南兵力空虛之際趁虛而入,戰機抓得很是巧妙。

早年的孫權是一位頗有膽識的統帥,但或許是因為太有膽識了,壓根沒把某張姓降將放在眼裡。

逍遙津大敗後,賀齊痛哭流涕地對孫權說:“至尊乃萬金之軀,萬不可再以身犯險,今日之事險些為東吳造成巨大災難,希望至尊定要記住這個教訓。”

孫權聞言很是慚愧,表示今日之事刻骨銘心,必當引以為戒。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孫權真的會吃一塹長一智。

當年在滿寵將合肥移到新城時,由於新城離施水太遠,孫權和他的東吳水師在船上待了近一個月都未曾下船。

謹慎程度,恐怖如斯。

後來孫權覺得這樣很沒麵子,怎麼著也得上岸放把火,好歹證明自己來過。

但這一上岸,便被滿寵提前部署的伏兵給安排了。

或許作為帝王,孫權要考慮的事情要比一般武將多得多得多!

所以由孫權主導的攻堅戰,大多都是淺嘗輒止,遇到一些阻力就會馬上退兵,好好的一場軍事行動,好似春遊一般。

然而,孫權這次竟是一改常態。

他並未像夏侯獻預想的那樣知難而退,而是知恥而後勇,堅定了自己要奪回南郡的態度。

吳軍在那次戰敗後休整了幾日便又一次前來攻城,而且很明顯的,孫權還增派了更多兵力。

夏侯獻琢磨了一下,這也不難理解。

如果說合肥是孫權心中,“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白月光的話,那江陵就是被魏軍“夫目犯”的夫人。

這誰能忍得了啊?

然而攻守易勢的局麵豈是單憑一腔熱血就能扭轉得了的?

前番一戰,吳軍被打掉了銳氣,此消彼長,魏軍再仗著守方的優勢,壓根不會讓吳軍討到太多便宜。

孫權一開始想讓前來助戰的武陵蠻先去當炮灰,但算盤打得挺好,可人家壓根不傻。

當聽到要與吳軍的前鋒軍合兵一處,那邊的蠻王當即就嗅到了什麼,直接給孫權答複說:他們要在樂鄉駐紮,為吳皇帝陛下保護上遊水道,牽製魏軍。

孫權大怒,心說這些蠻人說是助戰,其實就是來坐山觀虎鬥。

若是吳軍勝了,他們跟著追擊魏軍殘部,亦可獲得封賞。

若是吳軍敗了,他們就在樂鄉一帶劫掠一番,返回大山裡,亦是美哉。

不過孫權也懶得搭理他們了,至少人家名義上是友軍,不可意氣用事把他們推給敵人。

此時,孫權就待在停靠在大江南岸的船上。

彆說是到江陵城下了,就連江北他都不會去。

並且吳軍的巡邏船遍布大江,再加上有蠻兵駐紮樂鄉,這幾乎杜絕了魏軍偷渡大江來襲擊他後方的可能。

做好萬全準備的孫權,開始逐漸投入本錢,前線敗下來,他就填線,而且每次填得士兵數量都要比之更甚。

雙方進入拉鋸戰。

其間下過幾場雨,但都是無傷大雅,壓根達不到之前魏軍那樣決水灌城的條件,何況魏軍對此戒備很深,吳軍難有可乘之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