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高平陵沒有政變,隻有....(1 / 2)

全氏.......

除了送來兩個無關痛癢的人質以外,幾乎毫無誠意。

近來荊州不斷傳來楚軍向夏口、巴丘頻繁增兵的消息。

一邊稱臣,一邊備戰,東吳老傳統,孫權本權了屬於是。

不過夏侯獻對此倒是不太在意。

因為在全氏悄悄聯絡建業的同時,洛陽已敲定好了整體的作戰方案。

此番魏國集結水陸大軍十五萬,共分六路南征荊州。

第一路,任命鎮南大將軍王基為主將,安南將軍陸抗、南郡太守王濬等將由他節製。

屯住公安,掌荊州水軍順長江而下進攻巴丘。

第二路,任命荊州刺史、平南將軍司馬昭為主將,奮威將軍杜預、天門太守桓禺等將歸他節製。

從江陵出兵南下進攻武陵、衡陽二郡,意在切斷巴丘以南的補給線,迫使巴丘守軍增援。

這一路的有一個特殊的任務,即“點炮”,將由這一路軍以出兵平叛為由揭開戰爭序幕。

第三路,任命車騎將軍王昶為主將,襄州刺史樂綝、襄陽太守胡奮、南陽太守夏侯駿、江夏(屬荊州)太守羊祜等將由他節製。

從襄陽出兵進逼夏口。

第四路,任命安東將軍諸葛誕為主將,汝南太守、弋陽太守、安豐太守歸他節製。

從安城出發,越過大彆山後,向武昌進軍。

第五路和第六路則是由鎮東將軍郭淮部從壽春進軍東關,征東將軍胡遵部從下邳進軍塗中。

目的是牽製有可能出兵援助武昌的吳軍。

不過如今東興大堤被吳國加固了許多,諸葛恪還在東興堤兩側的山上修了兩座堅城,易守難攻。

而徐州廣陵的中塗水由於河道堵塞,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無法承擔漕運重任。

故而這兩路想要牽製建業的主力,其實挺困難的。

即便如此,夏侯獻依然在徐揚部署了軍力,聊勝於無吧。

而夏侯獻則會在伐楚詔書下達之後,率中軍兩萬屯住江陵壓陣。

........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

魏帝曹啟前往高平陵,祭掃明皇帝陵墓。

相國夏侯獻、大將軍秦朗、衛將軍曹爽等宗親皆隨行。

靖安司主事賈充代行中護軍事,協同樞密院使王鬆、武衛將軍許儀等留守洛陽。

郭太後還沒從那日的糗事中緩過勁來。

前太傅司馬懿在溫縣老家頤養天年。

太尉司馬孚在懷念尚書台的魚燴。

叛賊司馬師在從建業回武昌的路上。

大將司馬昭在江陵整軍備戰。

所以...這注定隻是尋常的一天,甚至都不會被載入史冊。

寅時,天子儀仗及其隨行軍隊出洛陽城。

卯時,渡過洛水。

夏侯獻曾不止一次來到這洛水之畔,但今日他卻掀開車簾,靜靜眺望了一陣。

它隻是平平無奇的一條河流,沒有了今日的“洛水之誓”,或許後世不會有許多人記得它的名字。

巳時,一行人出伊闕關(今洛陽龍門石窟)。

預計在酉時便能抵達高平陵(今汝陽縣大安鄉)。

按照計劃,天子和所有隨駕人員都須在祭拜完畢後,在陵外休息一夜再返回洛陽。

日頭西垂,天子儀仗終於抵達了萬安山,高平陵便坐落在山腳下的一處台地。

陵寢坐東朝西,四四方方,周圍以夯土圍牆,正門外常駐有士兵把守。

天子儀仗到了陵宮門口,士兵們紛紛跪拜,行大禮。

天子曹啟在李禪的攙扶下走出車輦,隨行的諸位將軍紛紛下馬。

夏侯獻也離開車駕,和天子一同進入帝陵。

皇家祭拜禮儀是繁瑣且莊嚴的。

夏侯獻一路上都沒怎麼開口說話,但心裡忍不住想起些往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