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建的案子,在新中國的刑偵史上的分量很重,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此案的作案地點特殊,位於首都北京建國門附近,官方稱呼其為建國門事件,案發地的特殊位置,作者不必過多解釋。
第二,案犯單人單槍打死32人,打傷43人,這個傷亡數字,放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已經不僅僅是犯罪那麼簡單。
第三,受害人中涉及到外籍人士,這種情況無論放在當年還是現在,負麵影響都不是普通案件能比的。
第四,案犯的身份特殊,本來是保家衛國的軍人,而且還是禦林軍,然而最後他卻把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同胞和兄弟。
最後就是案犯的作案動機,由於田明建最後被擊斃,因此到底是因為什麼,而他究竟想要乾什麼,隻能靠事後的調查結果推測,這也是網絡上爭議最大的地方。
由於此案的特殊性,其中的很多細節,官方並沒有對外公布,所以網上的信息五花八門,更有一些號稱田明建戰友、親戚、朋友的人站出來,亂七八糟說什麼的都有,讓人真假難辨。
為了儘可能的還原本案真實過程,本故事中的內容全部來自官方可對外公布的資料,包括北京年鑒、北京警察百年文獻,北京警察博物館中的文物介紹,以及官方作家馮曉衛和穆於敏作品中關於本案的記載。
這些資料中除了細節有些些許差彆之外,對於案件整個過程的記述,並沒有太多出入,由此推測出來的前因後果,不敢保證百分百準確,但也不會有太大偏差。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田明建在作案過程中展示出來的軍事技能,也一直是大家議論的焦點。
能夠入選禦林軍的戰士,軍事技能突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掩蓋了所做下的惡行,所以作者認為,刻意忽視和篡改,並不是讀者想要看到的,還原事情的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田明建出生於1964年,老家在河南省淮濱縣,1981年入伍參軍,由於在部隊表現出色,而且能說會道,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注意。
不過由於田明建文化水平有限,這對於職位的提升,是一個障礙,所以在領導的推薦之下,田明建隨後被保送到西安陸軍學院進行學習深造。
在軍校學習的這段時間,田明建非常努力,各項軍事技能都十分突出,最耀眼的就是槍法,可以說是技壓群雄,是學校裡小有名氣的神槍手。
除了軍事技能突出之外,田明建人際關係處理的也不錯,說白了就是小夥挺會來事,要不然也不會被保送到軍校,再加上本身長的相貌堂堂,所以軍校深造結束之後,他就被分到了北京衛戍部隊三師十二團的司令部,當了一名參謀。
這個衛戍部隊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衛京城的安全,這要是放在古代,官方的稱呼就是禁衛軍。
司令部的參謀職位,按照當年的標準,應該是副營級的乾部,拋開有沒有實權不說,最起碼和大領導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很多,可以說是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