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如果披上了一件衣,那絕對令人防不勝防,本書之前講過的悍匪楊天勇,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雖然楊天勇的整個犯罪生涯,並沒有特彆亮眼的表現,但是對社會的危害程度,絕不是普通悍匪能比的。
而本章中的悍匪蔣英庫,和楊天勇一樣,都是身穿製服的惡魔,司法係統中的敗類。
這種賊喊捉賊的案子,偵破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蔣英庫的案子中,同樣牽扯出了冤假錯案,而且坑人程度更是讓人無言以對。
蔣英庫團夥在八年時間裡,殺死26人,不過最終法院認定的為21個,和楊天勇不同的是,這些受害者大部分都是他身邊的熟人,蔣英庫用實際行動,為大家展示了什麼叫真正的殺熟。
蔣英庫出生於1956年,身高一米七零,老家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福利屯,在家排行老三,所以後來彆人都叫他三哥。
蔣英庫案發之後,他的發小透露出一個信息,小時候蔣英庫的庫並不是車庫的庫,而是冷酷的酷,如果真是這樣,那給他起名字的人確實挺牛。
蔣英庫出生的那個年代,大家給孩子起名,大都是建國、建軍、援朝之類的,能把這個字用到名字裡,那是相當超前了。
蔣英庫上邊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二哥叫將英純,比他大六歲,成了蔣英庫犯罪團夥中的一員。
在蔣英庫小的時候,家裡的經濟條件很差,包括他所有的親屬,一個給力的都沒有,都是名副其實的貧下中農。
按理說在那個階級至上的年代,蔣英庫這種家庭成分,那妥妥的根正苗紅,應該非常牛逼才對,但事實證明,不管在什麼年代,貧窮都是讓人瞧不起的。
蔣英庫從小就因為家裡太窮,受到同齡小夥伴的排擠,蔣英庫的父母也經常唉聲歎氣:“唉,咱家啥時候能出一個牛逼一點的親戚呢,哪怕是當個村長,也能借上一點光啊,要不然被人欺負了,都沒人能給做主。”
兒時的蔣英庫經常聽到父母類似的抱怨,所以他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混個一官半職的,離開這個鬼地方。
到了1976年,20歲的蔣英庫終於抓住了一個機會,當時國家號召城鎮青年上山下鄉接受再教育,雖然蔣英庫本身就生活在農村,但為了改變現狀,他響應國家號召,插隊去了黑龍江省肇東縣,這地方現在已經升級為縣級市了,歸屬於綏化市管轄。
到了1979年,知青返城的時候,蔣英庫本應返回家鄉,但他卻死活不想回去,必須紮根農村,為當地的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實蔣英庫之所以不想回去,第一是因為他在插隊期間,處了一個對象,這女的後來也成了他的老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蔣英庫當初從家裡出來的時候,就沒想過要回去,人挪活樹挪死,回去了還得過之前那種日子,乾脆直接留下來另謀出路。
但是不按照國家政策執行,留在肇東是不分配工作的,蔣英庫當時做出這樣的決定,那是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的,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來,蔣英庫想改變現狀的決心,是相當大的。
蔣英庫暗下決心,必須要在肇東混出個人樣來,最低也得是腰纏萬貫那個級彆的。
蔣英庫之所以敢定下這個目標,是因為當時已經改革開放了,他敏銳的覺得,要想快速發家致富,做生意應該是最快的途徑。
但是那個年代物資匱乏,做生意的選擇性並不多,尤其是肇東這種小地方,無非也就是賣點蔬菜水果,所以從1980年開始,蔣英庫就弄了個小推車,在路邊擺攤賣起了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