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號在深空中宛如一頭巨獸在遊弋。
宇宙中的星光照射在它的艦身上反射出瑰麗的彩虹色。
這並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因為昆侖號的表麵有十分多的凹凸,這些凹凸可以將高密度的能量束個散射開,以此來抵禦敵人的激光武器。
當然,這隻是一部分。
若是真的去了解的話會發現這些凹凸部分結構十分複雜,當粒子進入到凹凸部分之後會如同掉進了一個兜內,每一個兜在感應到粒子進入其中之後就會觸發引力。
引力會將那些粒子引入內部的輪旋軌道,這些軌道如同子彈的膛線般將其進行加速旋轉,然後借由這種牽引力將其又通過另外一個孔道彈射出去。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研發這個東西,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完全證實有用,一共用了整整621年的時間。
就這麼一個小東西而已。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很多問題解決起來似乎變得簡單了,但又會存在更多的事情,這些事情比之前遇到的難上10倍,100倍,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去解決。
除了這個小東西外,昆侖號作為嚴夏的主艦還有更多的先進科技運用其上。
嚴夏此時看著星圖。
周圍隻有昆侖號,不是因為他忘記帶上其他的戰艦了。
而是其他戰艦此時正在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
既然已經決定去攻擊對方,那麼就徹底一些,全殲對方!
“絲文明的戰艦毀滅了3大恒星係後,它們絕對不會有片刻逗留,之後它們可能會前往鄰近星係。”
“它們會認為我們這樣想!”
“但事實上恰好相反,既然認定了對方是一個精通謀略的文明,那麼我們應該帶入對方的視角,了解對方如何將這次攻擊收益最大化。”
嚴夏現在已經學會擴大自己的視野了,所以他看得十分廣闊,不僅是聯邦邊境。
他此時獨自站在會議室中,眼睛一遍遍的觀察。
3大恒星係本身為什麼叫做3大恒星係?
那是因為這是3顆巨大的恒星,也是這片星域的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
這麼多的中心彙聚成千言萬語就是——交通中樞。
所以這裡不僅可以到達聯邦邊境的恒星係,也可以到達聯邦內部的一些恒星係。
如此。
如果是嚴夏自己的話,那麼他會選擇怎麼做?
這12萬艘戰艦絲文明是否舍得舍棄掉,如果原本這12萬艘戰艦就是用於舍棄的,那麼嚴夏更加傾向於絲文明的戰艦會前往聯邦的內部,它們會優先進攻那些大質量的恒星。
所以嚴夏現在的布置都是按照這個進行的。
所有的戰艦從外圍展開隔斷絲文明的後路。
至於內部完全由恒星係的武器發動攻擊,以此來攔截。
為什麼之前不這麼做呢?
因為距離。
3大恒星係不是聚集在一塊的,它們之間相隔20多光年,就算以最快的速度支援,也需要200年的時間才能到達,而且過於分散。
而絲文明的戰艦本身第一戰場就離得近,解決了那3支艦隊之後,它們隻用50年就可以到達目的地。
在最初琢磨不清敵方究竟有多少戰艦的情況下,嚴夏還是選擇了穩妥,而不是拿3大恒星係公民的生命來賭敵人數量很少。
而現在,絲文明的戰艦很可能進入到聯邦內部,一切就變得不同了。
當然。
這也隻是一個猜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