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文明。
坎梅林恒星係。
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星球,它的直徑達到了2.7萬公裡,周長為8.48萬公裡,麵積為22.9億平方公裡,比地球大4倍多一些。
整個行星被環繞在五顆太陽之間。
這是一個五體恒星係。
它的壞處是表麵熱量巨大。
但好處很明顯,能源眾多。
作為二級文明,不會懼怕這種程度的熱能。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好的能源點。
嚴夏和其他綺羅族到達這裡的地麵之後,發現這裡的地麵上布滿了沙粒。
不過當他踩在地麵上的時候,卻感受到地麵不像沙地般柔軟。
他蹲下身子,捧起地上的沙粒。
這些沙粒實際上根本不是什麼沙粒,而是造物。
它們是完整的十二麵體,撒在這顆行星的表麵,厚度不深,隻有不到10。
哈魯看到嚴夏的樣子說道:“這些名叫格Z,它們的作用是收集光熱能。”
“這個行星表麵的格Z在每次蓄滿能量之後都會被收集起來,然後吸收完其中能量之後又會進行輪換。”
“它帶來的能量很可觀,可以滿足這裡的日常所需。”
嚴夏大致可以明白是什麼樣子。
實際上這樣收集能源是沒有任何效率的。
就如同哈魯所說,隻能滿足日常所需,而不是工業所需,也不是科研所需。
不過這東西本身製造和維護應該都不困難,飛行文明大致隻是用來陶冶情操?
嚴夏不太明白。
不過這樣在行星表麵鋪滿沙地的樣子的確美麗。
這些格Z晶體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感覺在這裡待久了都會得眩光症。
飛行文明一如既往的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安排在地下。
它們或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嚴夏倒是有幾分好奇。
“為什麼你們最初會選擇微觀呢?”
這個問題其實在飛行文明的曆史書中存在。
隻是嚴夏覺得應該不止一個原因。
哈魯想了想說道:“應該是最初的先祖覺得我們太過弱小,如果製造出宏觀的科技造物的話,恐怕會被宇宙中其他文明發現吧。”
“在文明早期,其實是在宇宙中找到過一些飛船殘骸的。”
“從那個時期開始,我們的先祖就知道宇宙中存在其他更高等的文明。”
而微觀。
不會被發現。
所以飛行文明就將自己的也研究方向轉向了微觀。
當然,那個時候其實飛行文明也糾結了幾千年。
有人支持微觀,有人支持宏觀。
但在某個時期,微觀的科技爆發了。
宏觀的科技開始逐漸被淹沒。
這是那段曆史。
哈魯毫不避諱的說給了嚴夏聽。
其實這些曆史可以追究飛行文明的源頭,通過這些曆史一步步補充飛行文明的碎片。
集齊之後,或許就是打開飛行文明的鑰匙。
不過嚴夏沒有這個想法。
文明在不斷的進程中會發生無數次的演化。
很多古老的東西都會被淹沒。
人類從18世紀到21世紀,隻用了兩三百年的時間就摒棄了大部分的封建習俗,隻保留對自己有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