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一番梳理兩枚銅印(2 / 2)

玩寶大師 青木赤火 3503 字 10個月前

西晉司馬家後來又得到了傳國玉璽。西晉末年,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東晉偏安一隅,這是一個相當黑暗的曆史時期。

此時的傳國玉璽,輾轉流離。這個時期立國甚頻甚多,若無傳國玉璽,便會被指皇位不正。所以這個時期開始出現大量偽造的傳國玉璽,卻無一能與真正的傳國玉璽相比。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最終得到傳國玉璽。隋亡之時,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乾掉,但他的老婆蕭皇後,還有他的孫子楊政道,卻投靠了東突厥。此時,傳國玉璽就在他們手中。

李世民登基的時候是有點兒鬱悶的,沒有傳國玉璽啊。李世民刻過幾方璽,比如“定命寶”、“受命寶”,從中也能看出,帶著強烈的自我安慰的感覺。

最後,是大將李靖攻破東突厥的大本營定襄城(今大同西北),頡利可汗倉皇逃竄,但是,蕭皇後和楊政道卻已被李靖收了。傳國玉璽,終於落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這個李靖,是唐代名將,字藥師,黃藥師的藥師,後來被李世民封了衛國公,又被稱為李衛公,和哪吒他爹托塔天王沒關係。托塔天王也叫李靖,不是曆史人物,是神話人物,商代末年的陳塘關總兵。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代末年,天下又亂,四分五裂。公元937年,兒皇帝石敬塘和契丹兵一起攻打洛陽,此時掌握傳國玉璽的後唐末帝李從珂抱著傳國玉璽投火自焚。如果傳國玉璽真被補過黃金角,玉不懼火,但黃金估計是被燒化了。

這個時間點,就是傳國玉璽銷聲匿跡的時間點,距今已經一千多年了。

此後的宋元明清各朝,屢有傳國玉璽麵世的傳聞,各代皇帝也不會不費力去找,但終無一次被確認。

從這一點也可以分析點兒東西出來。傳國玉璽隻要麵世,總能被確認,偽作也能被輕易辨識,這不可能是因為工藝不行,因為後世的能工巧匠太多了。

最大的可能,還在於玉質。傳國玉璽的玉質,應該就是獨一無二的,而不是後世能找到的玉種。

餘耀知道的,當然不會比楊四海和吳臣多。他梳理的這一些,也未必準確,隻是他綜合各種正史野史的大致脈絡。

不過,吳臣並未多說,而是拿起了那個瓷質的書卷,擰開了“瓷螺絲”,從裡麵掏出來的,是一個竹筒,竹筒外,也裹著一層麂皮,這樣便能和瓷筒嚴絲合縫,不會感到晃動。

吳臣從竹筒裡,拿出了兩枚青銅印。每個銅印外麵都套著透明的密封袋。

“原本這兩枚銅印,包著特製的油紙,油紙外是川白蠟封著的,像是澆鑄在竹筒裡。密封袋,是我們後來保護用的。”吳臣介紹道。

餘耀點點頭,古琴紫檀鎮紙暗藏小玉塊,也是用川白蠟封的。

細看,兩枚銅印的年份,都應該是秦代的,隻是形製不一,一枚是瓦形鈕,一枚是龜形鈕。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