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臣大笑,“說到我心坎裡了!隻要和氏璧是一塊玉料而非玉璧,秦始皇既然得之,又怎麼會用其他玉料製作傳國玉璽?而製作傳國玉璽的餘料,除了小渣和碎末,但凡成塊,必不會棄之!”
楊四海指了指餘耀,“你這不光說了三點啊,而是三合一了,傳國玉璽,和氏璧,隕石之玉。如果這麼說,秦始皇製成的傳國玉璽,就是用了和氏璧,而這被認定為隕石的小玉塊,也是來自和氏璧。”
餘耀反問,“你們不就是以這個思路來追查的麼?”
“不是我們以這個思路,而是當年譚如肅的父親,江南譚家是用的這個思路!當然了,我們不會輕易否定這個思路,但最終,還是要以調查結果為準!”
餘耀此時已經徹底冷靜下來,“這個事兒吧,聽起來讓人心馳神往,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傳國玉璽即便是和氏璧製成,兩者合二為一來談,那找到的機會也很渺茫。”
吳臣卻幽幽說道,“一百多年前,各方麵條件都不如現在,江南譚家尚且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找尋。如今,我們的條件不比當時強多了麼?”
餘耀心說,這件事兒,自己作為特聘專家參與,說白了,隻剩下使命感和榮譽感了,因為即便找到了,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收獲,頂多就是比彆人先知道。若傳國璽一旦浮出水麵,國家最終還是會向公眾發布的。
實際上,即便他不知道官方的行動,做個假設,萬一撞破天大的運,僥幸得到,也是不敢私藏的。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不過,譚家當時在努力,這麼重要的東西,鬼眼門難道一直闃寂無為麼?還是鬼眼門並不認為能真正找到傳國玉璽?
這裡麵有一個關鍵的點,就是土字口負責玉器。但是土字口傳人才朋璽卻是知道當年情況最少的;甚至接受傳人的身份,也是在土字口掌眼郎先琨去世之後。
在鬼眼門秘藏中,土字口到底私藏了什麼器物,也是一概不知。
楊四海的話打斷了餘耀的思索,“關於傳國玉璽,你的所知的脈絡和情況是什麼?”
“也沒什麼,若不說和氏璧和傳國玉璽的關係,還是正史野史交雜的那一套。”餘耀就此也自我梳理了一下。
秦始皇製成傳國玉璽,本意自然是大秦江山子孫萬代相傳,結果劉邦圍困鹹陽之後,子嬰便降了,獻出了傳國玉璽。此後藏於長樂宮,西漢君王代代相傳。
王莽篡漢之時,傳國玉璽在王太後手中。其實王太後是王莽的姑媽,但是老太太忠於劉家,最後被逼無奈,怒摔傳國玉璽,玉璽被摔缺了一個角,王莽後來是用黃金補上的。
王莽倒台之後,光武帝劉秀得到了傳國玉璽,東漢又開始相傳。後來曹丕建魏登基,是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的。
據說曹丕得到傳國玉璽之後,又在肩部刻上了幾個字“大魏受漢傳國玉璽”。但這一點很多人不信,因為傳國玉璽本來也不是漢室劉家的,這麼乾,有點兒畫蛇添足,也有點兒此地無銀,曹丕不至於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