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瓜形壺無肉亦歡(2 / 2)

玩寶大師 青木赤火 4313 字 10個月前

這是一件大漆鑲嵌螺鈿的香盤。盤是方盤,大漆的底子,嵌了螺鈿(主要是夜光貝)構成圖案,圖案是亭台樓閣。

香盤是香器的一種。古代焚香,香器之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香爐,包含在爐瓶三事(香爐、香盒、箸瓶)之中;除此之外,還有還手爐、薰球、香囊、香插等等,都算香器。

香盤也叫香台,一般是焚香用的承盤,常用來承托香插;香插是插線香用的,香灰就會落到香盤裡。

這個香盤是明代的,明代大漆的東西相對也比較多。保存還不錯,工藝也可以,價格也比行價低一些,買了肯定不虧。

但餘耀仍不打算出手。這不是一件精品,不值得收藏;而拿回去倒手的話,利太薄,且是冷門,喜歡的人不多,出手未必容易。

楊銳看起來也不好這口兒,他也一直在盯著剩下的那一件東西。

這是一件錫器。

瓜形罐,高十厘米冒頭兒,瓜蒂巧做蓋鈕,溜肩、束頸、鼓腹、平底,帶著線條優美的瓜棱。

錫的質地雖然偏軟,但這麼複雜優美的造型,也需要很高明的鍛錫技術。

罐身還環繞刻了小字: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裡,歸來對影。

行書,字體灑脫飄逸。

這幾句,是取自黃庭堅的詞,詠茶的。那麼,這個瓜形罐,應該就是一個茶葉罐。

餘耀看了之後,暗暗點頭,這東西最晚也能到清中期,而且絕非一般工手,必是名家所為。

此時,楊銳直接附耳對餘耀說道,“這東西我很喜歡,但是也太貴了!”

這件錫製瓜形罐,標價確實不低,五十萬!

即便是名家工手,也得看是誰,錫器不是古玩大項,清代大部分名家的錫壺錫罐,這個價兒就算到頂了。

餘耀扭頭回應,“等會兒放倒,看看有無底款,若沒有,我看就算了。要是有,我再附耳建議。”

錫器因為質地偏軟,便於製成各種形狀,而且氣密性好,無毒無味,所以被製成酒壺和茶葉罐的比較多。

錫器的出現很早,但普及大致是從宋代開始的,明代是個大發展時期,開始出現製錫名家;清代變化發展更大,詩畫刻印大量出現,承載了文人之風,藝術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餘耀剛對楊銳附耳說完,這個瓜形罐就被放倒了。

真有底款。四字篆書印款,陰文。

卻又不像是作者名款,很怪:

無肉亦歡。

放倒之後,還會有個一分鐘左右,老頭兒才會宣布“開席”。

楊銳不由眉頭緊皺。這算是個什麼落款兒啊?看著配合這是個茶葉罐,好像是在抒發愛茶的情緒。

不僅楊銳眉頭緊皺,圍在瓜形罐附近,似乎同有興趣的幾個人,也都露出了猶疑的表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網址:m.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