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1 / 2)

玩寶大師 青木赤火 4181 字 8個月前

兩件東西擺到長桌上以後,餘耀的目光先被一件筆筒給吸引了。

這筆筒二十多厘米高,十幾厘米的直徑。

束腰,線條優美。

青花,畫片是枯枝花鳥。青花發色有些淡,像是浙料和江西土青混合的效果,不過,結合精致的畫工,給人清麗舒朗的感覺。

這件青花束腰筆筒,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隨意的,這筆筒拿上來的時候不是豎著的,而是放倒的。

能看到胎底,無款。

或許是因為最後一輪的原因,有的人議論的聲音偏大了一點兒。

“過渡期”、“康熙早期”的詞彙間或蹦了出來。

不上手,這麼看幾眼,就能大致將年份定在過渡期到康熙早期,算是有幾分眼力了。

所謂過渡期,和空白期一樣,是陶瓷史上的一個專業術語。

明末的天啟、崇禎,清初的順治,這三朝加起來不過幾十年,被稱為過渡期。有外國的研究者,也把這個時期叫轉變期。

這個時期,主流占大比重的瓷器,依然是青花,不管過渡還是轉變,基本也都是體現在青花瓷上的。

觀察過渡期的青花,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個時期的青花瓷,一改之前嘉靖到萬曆時期的繁複密集的風格,走向了“小清新”的路子。

康熙早期青花,也受到了這種影響,風格一脈相承。

乍一看很難理解,因為不管是過渡期,還是康熙早期,華夏都是一個亂局。比如其中的1644年這個著名的年份,一年之中,光是皇帝就出過三個:崇禎、李自成,順治。

但若仔細深思,政治上的亂局,也恰恰讓高層統治者無暇顧及太多經濟環節,比如瓷都的窯口生產。這個時期的瓷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政治上的控製,有點兒放任自流的意思,所謂“小清新”,其實是一種自由生動的表達。

楊銳同樣對這件青花束腰筆筒很感興趣,他自己先仔細瞅了瞅。除了確定時期,另一個關鍵是確定是不是官窯。

因為過渡期到康熙早期的官窯,相當一部分是不落款兒的。

同時,這一時期的民窯,因為蓬勃大發展,出現過一批水平很高的產品,足可比肩當時的官窯。

從過渡期到康熙早期,也是瓷質筆筒出現和初步發展的一個時期,形製多樣,也不能從這方麵精細區分。

筆筒這種文房用具,出現算是最晚的。筆墨紙硯不消說,就算其他的一些輔助文房用具,宋代也基本都有了,隻有筆筒,是明晚期才開始出現。

因為筆筒沒什麼具體作用。

筆筒不是放筆的麼?

當然不是。

古人用的是毛筆,要是寫完字畫完畫清洗之後,倒著放筆筒裡,那筆毫就開花了;筆毫朝下自然也不行,杵在筆筒底部同樣變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