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兔毫盞(1 / 2)

玩寶大師 青木赤火 4028 字 11個月前

不過,仿“雍正宣德爐”的東西,同樣不少。這一件餘耀並未細看,一時也難以定論。如果是高仿的雍正宣德爐,那也是一流高手所為了。

這第二場,如果把高仿的事兒放到一邊,就上的東西的名頭來說,還是很有檔次的。

這件“宣德爐”,過了二十分鐘,才有人拿下。

這個,不管餘耀看上看不上,都沒辦法,沒資格搶。葉霽雲也不是楊銳,不太方便讓她代勞;而且,餘耀在後麵也看不清楚。

這個過程中,葉霽雲聽餘耀和楊銳說了幾句,不由對餘耀刮目相看,特彆是他沒看底款就能判斷出是雍正時期的東西。

第三輪抽簽,幸運女神終於眷顧了餘耀,而楊銳和葉霽雲則落空了。

隻是這次上的東西很小,是一隻茶盞。其實說白了就是個茶碗,不過這東西不能用現在的說法。

口徑十厘米左右,高五厘米左右。

標價卻比前麵兩件東西都高。

四百萬。

這隻茶盞施了黑釉。不過,碗上,特彆是碗的內壁,有湛藍的色的毫毛般的細紋。在燈光的照射之下,分外奪目。

建窯兔毫盞。

餘耀也不能一眼定真假,但這個標價,肯定是按照宋代建窯來的。

宋代的官窯係統有汝官哥鈞定,民窯係統也有八大名窯,建窯,就是其中之一。建窯,也就是建陽窯,窯址位於福建的建陽。

建窯很特殊,主力產品就是茶盞,這也和窯口所在的省份是產茶大省有關。

建窯的茶盞,胎是黑或者黑褐色的,所以有些史料上也叫“烏泥窯”。同時,基本也是黑釉。

宋代流行的是青瓷,為什麼這樣的“黑瓷”能夠名垂千古?就因為這個窯口主要出產的是茶盞,其他的東西燒得少。

為什麼黑茶盞受歡迎?因為和宋代的飲茶習慣有關係。

宋代之前的唐代人喝茶,茶葉碾成末,煮,還加上鹽、加上作料,說“茶粥”也不為過,所以,喝茶,一開始叫吃茶。

宋代呢,變成了點茶,就是衝茶。不過和現在還是有點兒不同,現在開水衝泡茶葉,一般不會把茶葉也吃了。宋代呢,是把茶葉磨碎再調製成膏,喝的時候一起喝下去。比唐代簡單,但也有之前的影子,起碼茶葉是都吃了的。

今天隻喝茶水的習慣,明代才有。這和朱元璋對茶葉“廢團改散”有關係。

而在宋代,點茶的習慣導致出現了鬥茶的習俗。鬥茶有很多比試要點,隻說其中一項,就是“色白為貴”,而且“青白勝黃白”。

所以,黑茶盞就受到了歡迎,和茶水對比強烈嘛。

還有一個輔助原因,建窯燒造建盞所用的黑泥保溫性比較好,涼得慢。

黑的主色調是個基礎,若隻是黑,也不會名氣這麼大。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黑釉燒出來的變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