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古代的很多俗體字,在現代製訂簡化字方案的時候,也被選用了。
比如這個“萬”,在南北朝時間,就出現了這種俗體字字形,現在也作為簡化字在使用。
鄭道昭書寫這篇碑文,不是寫詩寫文章,在寫之前,就知道是要刻碑的,甚至有幾塊碑、碑文如何布局,都已基本掌握;所以,他寫的時候,會注意到很多問題;特彆是作為一個書法家,尤為注重美感問題。
萬不失一,除了“萬”,筆畫都比較簡單,四個字上下排列,用這個“萬”,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他寫的時候可以勉力精細掌控,但刻到石碑上,可就不好說了。
若是把最後的“一”采用另一個“壹”來解決問題,意思上則會產生一定的差彆,而且也不如隻改“萬”美觀。
他應該因為這個,才用了俗體字“萬”。
當然,這隻是餘耀的推斷,具體原因,怕是隻有鄭道昭本人知道了。
魏碑當中,出現俗體字是很常見的事情,主要是因為書法美感的需求和碑刻的特殊性。甚至,若不是名家書法,還會出現刻工見到難刻的字、故意偷懶用俗體字的情況。
這個“萬”字,從筆法上來看,沒有問題,筆畫和體勢都符合鄭道昭的書法特征。就算是造假,也肯定是根據鄭道昭寫過的字刻的。
隻看圖片,本身就是很難鑒定的,沒有立體感,又不能觸摸。而且,這不是全部碑文,也不是全部碑身,無形中又增加了很多難度。
餘耀心想,的確是塊好東西!隻是,從圖片上很難看出什麼問題,要是能見見實物欣賞一下就好了!
想到這裡,餘耀不由抬頭看了看鄭文治,此時鄭文治也正看向餘耀,似笑非笑,嘴角帶起了一個弧度,這表情,似乎像是料定餘耀無甚可說。
餘耀一看他的表情,立馬再次看向電腦屏幕,調出了一張圖。
他並不是在鬥氣。
而是鄭文治嘴角的弧度,忽而讓他想起了剛才看過的碑文邊上的一處紋飾!鄭文治嘴角的弧度很自然,但是,這紋飾上的弧度,好像不太自然。
確切地說,紋飾弧度似乎過於圓熟,更像盛唐和武周時期的風格,卻少了魏碑紋飾的“剛性”。
再度審視這處紋飾,餘耀發現,感覺不對不假,卻也隻能說是感覺,並不能作為確鑿的證據。
可是,紋飾特征沒問題,餘耀卻因為認真審視,發現了刻痕的風化紋有問題!
又仔細比對了一番之後,餘耀微微歎了口氣,起身離開電腦邊,點了一支煙。
“怎麼樣?”賀文光問道。
不待餘耀接口,鄭文治便一邊擺動夾著煙的手,一邊笑道,“難為小餘了!魏碑本就是生僻項,這又隻看圖片,怕是連真正的美感也欣賞不到啊!”
餘耀呼出一口煙霧,“美感方麵,確實如此。不過,倒是能看出這碑好像有點兒新。”
“你說什麼?”鄭文治手裡的煙差點兒沒掉了。餘耀的話,聽著比較含蓄;但是老手都明白,這就是在說這碑不真!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