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長河壓低聲音,“天字號腰刀的製式,基本是一樣的。刀,我有一把,但是······”
“什麼?”餘耀忍不住打斷,“您有一把天字號腰刀?是哪一把?”
祁長河微微愣了一下,轉而笑了,“你太高看我了,我還沒說完呢。我有一把定製的,就是根據天字十七號寶騰刀的製式來的,工藝品。”
“那您的意思是?”
“我也不瞞你了。我已聯係上了,江州有人,要出手原配的金桃皮刀鞘!”
餘耀這才明白,“也就是說,隻有刀鞘?”
這單純的刀鞘,吸引力和關注度,確實小多了。而且當年製刀,未成品的、不合格的也有,而且刀鞘必定會多製,單純刀鞘流出,可能性要比刀來得大。
“對,老刀鞘,這也很難得了。我當時定製腰刀,本也想做一個金桃皮的刀鞘,但尋到合適好材料的難度極大。而且,這老刀鞘,質感肯定不一樣啊!”
餘耀點點頭,要收藏一把乾隆禦製天字號腰刀,可能性微乎其微,原材料一比一定製,可謂藏家的一個選擇。若是能配上一把老刀鞘,那也算錦上添花了。
所謂金桃皮刀鞘,不全是金桃皮,是木質的底子,外蒙一層金桃皮,而且是切割出來的金桃皮條,拚成一個類似“人”字、有鎧甲感覺的圖案。
金桃皮,因為說得籠統,所以存在爭議。有人說產於華夏南方,但是,根據清中期的《黑龍江外記》,說金桃皮出自“齊齊哈爾城東諸山”,“皮赤黑”“裡如漆金”,故名金桃皮,“歲折春枝入貢”,而且其實並不結桃。
因為采用裡麵的皮質,如同塗了一層金漆,裝飾之後,煞是好看;而且據說金桃皮能“避惡驅邪”,所以被選用到了乾隆禦製腰刀上。
滿清從東北起家,掌控全國後,很多高端的東西,還是從東北出,比如東珠製作的朝珠,是等級最高的。
這金桃皮在清代是貢品,現在還不知道有沒有,即便有,品質是不是能保證也不好說。所以祁長河找不到合適材料,實屬正常。
祁長河抿了一口茶,“來到了江州,人生地不熟,有些事情,還得仰仗你啊!”
“祁老爺子人脈廣,消息靈,我都不知道江州有人要出手乾隆禦製腰刀的老刀鞘。”
“這些東西不是古玩大流,自是入不了你的法眼。不過,總歸也是有名頭的東西,你要是有時間,不妨陪我這糟老頭子一起看看,如何?”
祁長河很會說話。
這刀鞘,他飯後才說,說明他有可能本來不想說,自己有把握鑒彆真假。不過,從見麵到吃飯到餘耀拿出西漢白玉劍飾,這個期間,或許又讓他覺得,多一個人餘耀這樣的高手幫著看看,那定然更加保險。
“祁老爺子高看我了。”餘耀謙虛了一句,也沒說應,也沒說不應。
祁長河起身,走到貨架邊,拿起了一件“汝窯”鴛鴦水滴,“剛才我就看上這件東西了,來了一趟,順便帶走吧。”
這件鴛鴦水滴,是民國的老仿,餘耀笑笑,“老爺子喜歡,拿走就是。”
“我也不問價兒了,給你留五萬塊,彆嫌少。”
水滴,也叫水注,是磨墨時的滴水用具。文房裡的東西,很多都講個意趣,鴛鴦身子就是個容器,水從喙中出;擺在案頭,實用兼具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