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聽雪把一個修行頗高,在諸高僧間頗有盛名的法願禪師,給勸還俗的事兒,很快就傳遍了雲都的酒樓街肆、各大寺廟。
時人莫不稱奇。
而僧人們提到長公主此人,莫不皺眉。
先帝崇佛,大幸佛門;先帝之女抑佛,不止裁汰了掛職的兩百個僧官,還以“諸番佛事開銷甚大、戶部太倉無銀以資”為由叫停了好幾座皇家寺廟道場的修繕,此番又弄得高僧法願還俗,簡直就是個對佛教大加摧殘的妖女。
對此,皇家第一寺廟,大自在佛寺的主持,廣金方丈,深感不滿。
說起這位廣金方丈,在民間的影響力極為駭人,不止精通佛法,而且文才極高。
他開壇講經,度化眾生,有無數的信徒;大凡是法會、講經會、詩文會,都會邀請他,他隻要到場,勢必會引起轟動,引得八方百姓前來朝拜。
一呼百應。
天下萬民的精神偶像,沒有“國師”之名,卻有“國師”之實!
先帝在世時,隔三差五就把他邀請到宮中聽其講經,先帝甚至找了個替身在大自在佛寺替自己出家,廣金方丈還把那名替身收為親傳弟子,所以名義上,他就成了先帝的師父。
廣金方丈認為是晏太後與晏泱謀殺了先帝,隻要是晏黨官員,出現在他的法會上,必然會被他排擠詈罵,他甚至在國宴上公然給過太後難堪。
隻一人除外。
廣金方丈唯一不敵視的晏家人,就是經常來大自在佛寺布施、捐香油錢的茗國夫人崔茗。
攝政王晏泱之母,當朝太後的親大嫂,武安公老夫人。
可能是這位茗國夫人實在是給得太多了,且極為虔誠,廣金方丈以仁善寬和待之,並未把對攝政王的恨意,轉嫁到她身上。
茗國夫人住在武安公府,也就是晏家祖宅。
並不住在攝政王府。
一是她性格安靜,整日上攝政王府拜望的晏黨官員絡繹不絕,有點吵,她不喜歡;二是她思念亡夫,武安公府這座老宅裡,到處都是亡夫留下的痕跡,她實不忍搬走。
再加上兒子晏泱總是不娶妻,茗國夫人覺得自己若與兒子同住,更會妨礙了他。她和大多數勳貴婦人一樣,心裡有過不去的坎兒,就去燒香拜佛求菩薩保佑。
剛開始,崔茗來拜:“求菩薩保佑,讓我兒晏泱早日成家,娶一名門賢惠淑女。”
過了幾年,崔茗無奈:“望菩薩垂憐,讓我兒早日娶個宜家宜室的媳婦兒。”
又過了幾年,崔茗哀求:“菩薩求您了,保佑他娶個媳婦兒吧,隻要是女人就行!”
菩薩終於回應了她數十年不間斷的祈求。
太後賜婚的懿旨來了!
“我兒尚主,菩薩顯靈啊!”
茗國夫人喜極而泣,兒子終於不用做老光棍了,跟天底下最尊貴的長公主的訂婚了——這樁婚事其實十六年前雙方長輩私下就議過,奈何長公主失蹤隻能作罷,如今也算圓滿。
她每個月初一、十五都會去攝政王府探望孫子晏澤。
現在有人告訴她,澤兒有個雙胞胎弟弟,她又喜提一個孫兒,這是老晏家祖墳冒青煙呐!
接二連三的喜事,茗國夫人美得走路都帶風了,她決定去向菩薩還願。
大自在佛寺。
作為皇室第一寺廟,占地極為廣袤,華麗媲美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