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也生出與之爭競之心,但這樣慷慨磊落的氣質,讓他很難對對方生出多少實質的敵意。
來人無疑是超一流的騎將,更有著這樣超世的為將之能——隻是閃現於戰陣當中,即能令全軍士氣提振數倍!
此前被朱溫陣斬的平盧軍牙將葉落涼,比起此人,不啻於塵芥與雲龍之彆。
“謙之,來得好!”
泰寧軍陣前,悠然指揮的齊克讓微笑道。
“寇謙之!是泰寧軍節度副使寇謙之!”
“此人乃是國朝初年,大名鼎鼎的‘少帥’寇仲的後裔,爵高望隆,戰功赫赫,無愧乃祖。”
草軍當中,有人驚呼道。
寇謙之,泰寧軍節度副使,兼密州刺史,正四品上忠武將軍,齊克讓的副帥。與南北朝時,一位有名的北魏天師同名。
而他的先祖寇仲,更是國初一位極有聲望的豪傑人物,曾輔佐其養父杜伏威,一度有與太宗皇帝爭天下之心。後歸降太宗,於玄武門擊退魔門門主石之軒,立下大功。
然而寇謙之的地位,卻是全靠自己百戰立功,並不是憑借先祖福蔭才獲得。
泰寧軍近年因財政原因,戰兵削減嚴重,精而不多。加上需要留兵守鎮,齊克讓所帶數萬兵馬,絕大部分是管理輜重、糧草,修建土木工事的輔兵,戰兵不過五千人。
此番寇謙之來支援齊克讓,也不過領了區區二十八騎,卻頃刻令泰寧軍士氣如虹倍漲。
草軍陣中響起低低的議論之聲。
“這二十八人,均曾是江湖上成名的好手,又曾到草原之上,刀頭舔血,與胡人為伍,磨煉騎射殺伐之技。曾有一整個部落,被寇謙之帶著這二十八騎於一夜之間攻滅,纖悉無遺。”
“竟有這麼厲害?”
“還能騙你不成?世人傳言,寇謙之麾下的‘星雲二十八騎’,實力尤在開國名將羅藝的“燕雲十八騎”之上哩。”
“這二十八騎,對應蒼天之上的二十八星宿。”
“如此說來,所謂‘青龍’、‘白虎’豈不是……”
“‘青龍’田珺,‘白虎’安仁義,‘朱雀’米誌誠,‘玄武’高思繼。這四人都是十幾歲便威震故裡的青年俊傑,各懷絕技。如果投入其他節度使麾下,做到指揮千人的都頭也不是什麼難事。”
“可他們四人卻更願意居身‘星雲二十八騎’之中。”
朱溫聽著他們低低的議論聲,從容隨意的神色也逐漸轉為凝重。
也隻有“星雲二十八騎”這樣百中無一的勁騎,才能自十丈高的塬台上呼嘯而下,如履平地。
而寇謙之的昂揚誌氣,絕世豪邁,大能振奮部伍士氣,正可彌補齊克讓過於冷靜的不足。因此隻是多了寇謙之與“星雲二十八騎”,泰寧軍的戰力增長,卻不可輕視。
這區區二十八人,足可匹敵千軍萬馬!
朱溫暗自思忖——
隻一個齊克讓,已經如此難以對付。
再加上寇謙之,當真稱得上珠聯璧合。
草軍如今局勢,真可以說相當令人憂慮。
而破局的法子,又該如何尋覓呢?
——————————
寇仲者,江淮杜伏威之假子也,素為伏威信用,戰數有功,軍中呼為少帥。太宗攻王世充於洛陽,伏威遣寇仲援之,大為太宗所破,仲單騎奔逃,伏威膽喪請降。太宗擊建成於玄武門,魔門門主石之軒助建成,太宗力擊石之軒,寇仲助太宗,傷之軒臂,之軒遂遁,太宗以仲功,封為十六衛大將軍。
——《興唐野記·寇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