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之所以被驚訝,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為在他鏟除胡惟庸和李善長之後,朝中文官其實就大多數以三人為首。
其中任泰亨乃是前翰林院大學士,由於洪武年所有官員初入仕途都必須進入翰林院,長則三年五載,短的也要好幾個月才會派官,這也導致了朝中大多數官員都是任泰亨的門生故吏。
劉三吾乃是兵部尚書,在朱元璋改革軍製時更是深受重用,在朝中話語權也是頗大。
至於三人中最後的蘇伯衡就更是了不得了,他可是天下文人都認可的表率,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不輸給北方的衍聖公。
蘇伯衡,祖籍四川眉山,乃蘇轍九世孫。
也就是說同時也是蘇軾的子孫後輩,就這個名頭都足以讓不少儒生拜在他的門下了。
更何況如今蘇伯衡身為左都禦史,基本上算是掌握著朝中清流言官,在很多方麵其實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朱元璋擔心朱允熥不懂三人的重要,剛剛掌權就想要將三人撤職,那樣很有可能會造成朝堂動蕩的。
“哼!三殿下好大的威風啊!將我等囚禁起來,想必是已經如願以償了吧?”
果然就在朱元璋擔心的時候,蘇伯衡直接冷哼了出來。
也是直到如今朱元璋才知道朱允熥竟然讓人將三人囚禁了起來,也難怪能那麼快掌控朝堂局勢了。
同時心中也不免更加擔心了起來,恨不得走出去親自教朱允熥怎麼做。
然而就在朱元璋亟不可待的時候,朱允熥卻是輕笑著看向三人。
“蘇公,說得不錯!咱已經穩定了朝堂局勢,不日將登基稱帝了。”
“哼!竊國而已有何好炫耀的?”蘇伯衡再次輕哼,麵色變得十分難看。
深知大明這些自詡清流言官的家夥們是有多傲嬌的朱允熥並沒有再理會蘇伯衡,而是輕笑著將目光轉向了任泰亨和劉三吾。
禦史台對於其他皇帝來說或許重要,但對於朱允熥來說還真就沒那麼要緊。
“任公、劉公,你們呢?也認為咱這麼做,是在竊國嗎?”
任泰亨和劉三吾聞言麵色變了變,卻是並沒有開口說話。
或許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或許是讚同蘇伯衡的說法。
朱允熥見三人這般,麵色瞬間便是沉了下來。
“看來三位是覺得咱真是在害國誤民了?”
“哼!竊國者人人得而誅之,更何況你這般做諸王又如何會服氣,說不定再有幾天諸王聯軍就要兵臨城下,到時候你就是帝國罪人。”劉三吾終於是開口了,但話語卻是十分不客氣。
任泰亨雖仍舊是沒有開口說話,但表情也並不是很好看。
啪啪啪~
“罵得好!”
朱允熥突然拍掌大笑起來,甚至還誇獎了起來。
隻不過就在三人以及牆後朱元璋幾人不解的時候,朱允熥臉上的笑容卻是突然凝固在臉上。
“沒想到啊!還真是讓咱沒有想到,大明肱骨竟如此目光短淺,也不知道皇爺爺是怎麼看中你們的,以至於讓你們這種人竊居高位?”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