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的暖和起來了,日子也一天天的紅火起來了。而現在朱由校的小家庭也更加的美滿了,幸福了起來。
隨著朱慈燃呱呱墜地,接二連三的喜歡便不斷從朱由校後宮裡麵傳來。朱由校後宮裡的幾個也很爭氣,“接連開花”。小皇子誕生這才多長時間,朱由校的後宮裡麵又有兩個妃子懷上了龍子。
照這樣算來,僅僅天啟四年,大明朝的皇城裡就會多四個小家夥。
現在朱由校才二十一歲,在這個年紀他已經取得了超過他父親,他爺爺,乃至大明朝列祖列宗的耀眼成績。
細細看曆史,很難不讓人發現出一個極為奇怪的問題。無論是蠻族統治中原的清代,元代。還是在官僚體係不算發達的漢唐,乃至於醫療技術落後的先秦時期,主宰天下的君王,往往真的體現了多子多福這個現象。
就拿清王朝舉例子,努爾哈赤十六兒子,皇太極十一個兒子,康熙一輩子生了三十五個兒子,而且還有二十個成功活到了成年。就連十全老人,八十八歲還在忙著娶媳婦的乾隆皇帝也生了十七個兒子。
對比清王朝,再看看宋明兩代,就會發現出一個很奇怪的問題。為什麼同樣是皇帝,宋朝和明朝的皇帝兒子居然很少?
宋明這兩個漢人朝代,漢人皇帝掌握著天下,主宰四海。可實際上宋朝和明朝的皇帝,時常又怎麼不會感慨,命運的玩弄。
就拿大明朝來說,除了一個朱元璋多子多福外,剩下的大明朝皇帝有幾個兒孫滿堂?明孝宗一個,明武總沒有,明宣宗更是死的時候太子隻有七歲,在位十年,結果隻有倆兒子。
以至於萬曆偷偷臨幸宮女生了朱常洛,萬曆的老媽像是得了寶貝一樣,幫著文官逼萬曆把這個以外來的孫子,立為大明朝的太子。
可是相比於人丁稀少的大宗,大明朝皇家的小宗則就是勇猛無比,大明朝的那幾家藩王,動不動就給朝廷送來一堆“王子”。似乎整天隻需要按時領餉的藩王,將軍們,把勞作省下來的時間全投入到了“造人運動”當中。
以至於後代有人戲稱,朱元璋開家老朱家隻有三個人,可是到了明朝滅亡的兩百多年時間裡。隻靠著朱元璋,便為他的家族繁衍了四十萬的人口。
一群如此能生的藩王,也著實愁壞了老朱家的皇上。以至於到了嘉靖帝時期,看著這麼能省的宗族,不得已頒布了宗室管理辦法,強行規定每一個級彆的宗室最多隻能生幾個孩子,最多隻能娶幾個媳婦。一旦是超過了朝廷的規定,直接就剝奪了“新成員”加入大明朝宗室玉牒的機會。
宗室玉牒,也是大明朝的皇家族譜。朝廷發放俸祿,供給鈔米,按照的便是玉牒,玉碟上沒有名字,那你就不是皇家宗室。
紫禁城西邊的玉泉山,這裡也是中國最神秘的地方。在這山的東邊,便是後來清王朝修建的頤和園地址。
隻是現在頤和園還沒有修建,玉泉山也沒這麼神秘。
在孫承宗的指揮下以玉泉山為中心,輻射周圍超過五十裡的北京新城正在不斷的建設之中。而作為新城的中心,玉泉山在再次被人披上了神秘的麵紗。
海澱的西山,在朱由校的規劃裡,這將是大明朝新軍校的選址地,也是朱由校新的行宮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