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故事很簡單…”-
五百多字省略…
然後接著寫:“其實我看完《英雄》的第一感受是打得不精彩,我們這代80後都是在港片黃金時代成長掐裡的,武俠、動作片作為港片的招牌,自然沒少看,看到《英雄》的李連結、甄子旦,下意識就想到了《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的黃飛鴻對擂納蘭元述…”
“但《英雄》這部電影的動作場麵走的是飄逸柔美,意韻大於節奏的路線,它的精彩之處在於畫麵構圖、色彩運用等等視聽語言,雖說請到了三帝二後+甄子丹…掩蓋不了劇情空洞且乏味!”
“…如果讓我給《英雄》打分,我覺得7分左右,跟《臥虎藏龍》差不多,其實,老外對《臥虎藏龍》的推崇,主要集中在鏡頭、剪輯、動作設計,這些環節直接大大助力其連連奪獎,但在它確立自己的曆史地位上恰恰是最弱的一環。
因為…《臥虎藏龍》在這幾個方麵是沒有明顯的短板,但並沒有什麼創新,甚至可以說除了投資上的優勢外,《臥虎藏龍》並沒有比胡金銓的《俠女》走得更遠。”
“至於大家解讀的封建禮教壓抑之類的,你們真的覺得老外是衝著這玩意看的電影?”
“貼幾個《臥虎藏龍》的評價吧,免得你們說我空口白話:‘這飛來飛去能將死板和無動於衷的觀眾的童心喚醒,讓人們在目瞪口呆的同時嘗心悅目。’、‘這就是輕功嘛,太牛逼了!’”
“我個人覺得《黃飛鴻》係列要比《臥虎藏龍》好看的多,《臥虎藏龍》的打鬥跟耍雜技似的,輕飄飄軟綿綿,完全沒有90年代武俠片那種快準狠的感覺,但沒卵用,我又不是外國人,更不是什麼大獎!”
“扯遠了,《英雄》這樣的電影,瞄準的是海外市場,否則
,不可能3000萬美元打造…所以,我們就不評價了,本身人家就不是專門衝著國內觀眾拍攝的!”
寫完,收工,喊來二哥:“您先看看!”
廖高翔看完,然後建議:“刪掉《臥虎藏龍》那段吧!”
“為什麼?”
“…你罵《英雄》就罵《英雄》,最好不要牽扯到《臥虎藏龍》…這個電影是我們二年級電影鑒賞裡的一課!”
“媽蛋…”
沈旭東罵罵咧咧,最終還是刪掉了關於《臥虎藏龍》的一段,不過加上了‘我看香港那邊的報道說江誌強製片人極力勸說阿謀拍攝《英雄》,江誌強是《臥虎藏龍》的製片人,他知道《臥虎藏龍》賣得好…想要繼續打造這種類型,所以找到了梁朝偉,張曼玉,李連傑,陳道明,甄子丹包括章紫怡,全都是頂級巨星!’
“這樣呢?”
二哥看了一遍:“行吧…”
“我是真的不喜歡《臥虎藏龍》…”
“我也不喜歡…但學校很推崇!”
“推崇什麼?”
沈旭東隨口道:“李胺唄,金馬獎一獎未拿…誒,老師!”
是黃老師…
黃老師是專門過來找沈旭東的!
“老師,您坐…”
“不坐了,跟你說個事,《武俠版》決定明年開始連載你的《天下第一》…”
“…真的,那太謝謝老師的推薦了!”
“…你…這是什麼?”
“哦,編輯讓我寫一篇《英雄》的影評…我正修改呢!”
“喲,那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