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是運用了穿越元素…
其實《乘風破浪》完全‘借鑒’的《新難兄難弟》,否則,為什麼要有麻化騰這個角色?
不就是因為《新難兄難弟》裡麵有李嘉誠嘛!
陳可欣聽了這個創意,點頭:“…很好啊,為什麼不做呢?”
沉旭東擺手:“我算了下成本剛好卡在2000萬左右,加上宣發,也就是3500萬…需要一個億才可能回本,還是算了,風險太大…”
“是啊,現在的電影市場根本不給中等投資電影活路!”
陳可欣點頭:“…還有內地觀眾對大片的理解…我非常不爽的一點,《如果·愛》上映前我跟很多記者溝通,他們都說這個戲不像大片,我說我已經花了七八千萬元人民幣了,還有三個明星,但他們還是覺得這不是大片…
他們跟我說《無極》才是大片。用香港那一套大片規則來算:我三個明星都比《無極》的明星大,有張雪友、金城武、池珍熙,絕對比謝亭鋒、張柏芝、張東健、真田廣之加起來價格貴。韓國演員便宜,日本演員更便宜,便宜到100萬就可以了。
現階段,最貴的是香港,更貴的是香港去了美國的演員。”
“我現在明白了:內地的規則是相反的,香港是明星製度,觀眾永遠衝著明星去,而內地恰恰相反,是導演中心製。”
“《無極》上映後,一個戲院11個廳,一夜之間一個廳都沒留給我。”
覃宏尷尬解釋:“星美院線還是要聽中影的…”
沉旭東總結:“賀歲檔,你首先要征服戲院,因為到了十二月,賀歲檔,不管拍什麼片,隻要開的戲院就會賣。電影那麼多,戲院那麼少,我們要想怎麼征服戲院經理,戲院經理對你有信心,你的電影就已經賣錢了。”
“…反正我現在懂了!”
陳可欣接著道:“其實,我是不相信明星號召力的,我永遠不相信找個人來演,就會給你帶來幾千萬、上億的票房,但是我相信,明星會造成很大的話題。”
“我其實收了不少劇本,但都挺難的!在內地拍電影很難,因為你想靠電影賺錢,投資不高的前提下,一定要奇兵突出,奇兵突出就一定會有敏感的地方。但審查的主旋律不就是最好彆有話題,彆有爭議性嘛,隻能拍一些安全的題材…”
……
陳可欣說了很多…
角度也對。
他是很聰明的人,他的聰明在於他對待電影的態度上——你看看他的履曆,他執導的電影幾乎沒有爛片,堪稱爛片率為0。
可惜,他隻能適應規則,不可能創造新規則,再加上外來者的身份…
所以,他拍了一段時間自己不太相信的電影!
但…如果隻拍觀眾喜歡的電影,隱藏自己的思想,那拍出來的電影還有什麼意思呢?
後來,乾脆潤出去了。
挺有意思的一個人…
當然,再有意思,編劇費也要給的——《投名狀》劇本費150萬,不打折,也不要什麼分紅了!
另外,沉旭東不可能投資《投名狀》,更不會讓公司參投…
明知道會虧損,乾嘛要投資?
陳曦不理解:“有李連結,為什麼你會擔心海外市場?我聽說《霍元甲》海外光賣版權就入賬超過6000萬美元?”
“《霍元甲》是純粹的動作片…”沉旭東解釋:“《投名狀》不太像李連結的戲。海外受歡迎的李連結的戲有一種特定的狀態,就是從頭打到尾,而且就不可以有太深的東西。
他的海外觀眾——我們不是種族歧視,很多影迷是黑人,或者是比較草根的,絕對不會對中國文化有興趣,那幫人就是單純喜歡看打的,所以《投名狀》肯定不受歡迎!”
“…那你還推薦給陳可欣?”
“又不花我的錢,這個題材一看就很容易做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