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現階段,資本對電影、電影市場顧慮重重,不敢貿然進入。
很好理解,利潤不夠。
你看,以天美最賺錢的《曹操》來計算,成本2500萬美元。
海外版權銷售4600萬美元——包括海外票房分賬。
內地票房2.04億,電視版權、音像版權加一起3500萬…
扣除宣發、製作成本後,淨利潤超過1.5億人民幣!
看著很高,但從製作到上映,一年周期…
到了《趙子龍2》,利潤下降到了8000萬…
——內地票房1.68億…
後續的《關雲長》利潤能有多少,誰也不敢保證!
天美公司很牛逼吧,號稱天美出品,必屬精品。
但是《愛有來生》、《南星客》都虧損了…
今年票房排名第三的《人在囧途》以1.78億收官,票房看著很高,但一算利潤,不到7000萬!
賭性太大,利潤空間有限…
究其原因:內地市場太小了,容量不夠。
尤其與互聯網企業一比,不值一提。
人家投資美團、京東,一投就是大幾億美元,收益也猛的一筆!
《人在囧途》從策劃到上映再到利潤到賬,兩年時間。
幾百人忙活了兩年才賺了7000萬,這玩意還是盈利率排名前三的存在!
國內獨一檔哦!
後世不同,後世一部電影幾十億,真的能賺錢。
《滿江紅》利潤高達14億!
14億誒,好多企業一年的收益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即便電影票房賺不到錢,在場外也能賺到,所以影視圈與資本紛紛勾結,創造性的提出了金融+電影,互聯網+電影等等概念,一起割韭菜。
但現在還不行…
本身的體量達不到資本的要求…
不過,沈旭東還是跟熊曉鴿、沈南鵬等人互相留了聯係方式,下一次見麵,估摸著就要認真討論蓋大樓…不是,投資的事情了!
……
“我覺得很扯淡,電影人本質是服務觀眾的,怎麼可以要求觀眾改變?你不能讓他們去看藝術片,觀眾有自己的選擇,如果他想看,他會去的。”
電影節,還是有媒體關注商業、文藝之爭。
然後問了沈旭東。
最近有不少專家批評沈旭東過於商業化,庸俗之類的…
很正常,《重返20歲》在很多專家看來,屬於沒有意義的電影!
一部沒有意義的電影就是爛片。
“電影為什麼要有意義?《低俗》有什麼意義?《揚名立萬》有什麼意義?”
“電影和音樂、舞蹈、文字、繪畫等藝術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隻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先後成為人類察看世界的一個姿勢,我有時候會想,一百年後,到底還有沒有電影…也許出現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取代了電影呢!”
“而且,我又不是沒寫過偏文藝的劇本,《傑出公民》、《飛行家》都是很獨立的劇情片,但過於小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