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壓根不關心這些…
他們甚至不關心世界,尤其是好萊塢明星,他們對現實世界一無所知,金球獎主持人瑞奇·葛文斯當眾嘲諷他們‘如果ISIS成立一個流媒體平台,為了錢,你們也會繼續與其合作。’
之前還覺得誇張,直到知名女星帕特裡夏·阿奎特說了‘把俄羅斯趕出北約’這種話!
這位帕特裡夏·阿奎特可不是什麼小明星,獲得過奧斯卡獎、金球獎、艾美獎,各種大獎拿到手軟…
至於日苯人?
他們普遍認為:日苯遭受原子彈襲擊已經夠慘的,中國反複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傷疤意欲何為,還是先管好自己國內的事吧!
還有一種觀點:中國這麼賣力地宣傳大屠殺,難道是想掩蓋真實的曆史?南京大屠殺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所謂的導演用自己名譽,拍攝一部電影向全世界揭露真實曆史事件…
意義不大!
屬於是高估了電影的影響力…
沒有背後的輿論支持,你還想說服全世界?
猶太人,利用電影這種大眾傳播工具,不斷強化那段曆史記憶。
更不用說,他們在真正的曆史研究上的更加巨大的投入了。
反觀我們呢?
《拉貝日記》國內票房很慘淡,也沒能在美國上映…
但話又說回來,記得《金陵十三釵》的北美評價,媒體好評率33%,很糟;觀眾好評率83%!
所以,沈旭東不可能什麼也不做,砸個1000萬美元,擴散一下電影的傳播力度…
這也算他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義務!
沈旭東讓那個喬瑟夫聯係一下新線,讓新線接手發行——不衝奧了,直接明年三月上映…
……
13號,公司,沈旭東一邊翻看《十三釵》的首日票房還有口碑,一邊跟高芬芬說了自己的意見:
“你要是想衝奧,很難,這個電影過於公正了…我跟美國那邊商量了一下,不衝奧,明年5、6月上映,選一個偏冷的檔期。”
“沒有可能嗎?公關也不行?”
沈旭東搖頭:“公關不了…你要是看了《一次彆離》、《單車少年》就知道《金陵十三釵》差了很遠!”
“《一次彆離》有那麼好?”
“非常好…而且《小鞋子》當年沒拿到奧斯卡大獎,也算是對伊朗電影的補償!”
《一次彆離》是伊朗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作品,沒有之一。
從伊朗國內的Fajr電影節大包大攬,到柏林的金熊銀熊大豐收,到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連中,本片在各大電影節和評選中獲獎接近100項。
“藝某導演知道這個事嘛?”
“我還沒跟他說…”
高芬芬算了一下日程,道:“…後天吧,後天你也要去南京,見麵了,再詳細跟他解釋一下…”
“…行…不過《十三釵》昨天才1400萬的票房,不算高啊!”
“6點鐘才上映,破千萬很了不起了。”
“…口碑還行…”
正說話呢,陳曦敲門進來,手裡拿了幾份報紙:“如你所料,專家、教授跳出來了!”
沈旭東樂了:“都有誰?”
“同濟大學的朱大可,清華的肖膺。浙江大學的清河教授…尤其是朱大可,直接罵《十三釵是張藝某得青色發財夢》…”
“朱大可我知道,之前罵謝晉,贏得了大量名聲那位?”
“對對對,就是他!”
沈旭東拿過報紙,然後說了句:“肖膺…我也知道…”
“他有什麼了不起的研究?”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