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者》,其實挺有誠意的!
如果沒有誠意,麥兆輝、莊文強不會用梁超維的。
《風聲》之後,諜戰片成為一種新的潮流。
然後…《東風雨》之後再次遇到了問題——審核!
因為統戰問題嘛,很多東西不能搞…
明明是革命曆史題材,一路語焉不詳…
所以,《聽風者》直接拋棄信仰,隻談‘打工’,極可能地將內戰的政治背景就虛化,隻是留下極模糊的敵我對壘框架。
“大家都是找口飯吃”、“大家各為其主,不過打份工罷了。”
所以,拋開了意識形態、政治信仰,《聽風者》依然是麥莊二人擅長的警匪片模式…
他們確實挺努力的,最大程度的將《聽風者》的故事為己所用。但越是努力,越在高潮段落證明這些努力始終還是徒勞。
很符合大眾對香港電影的認知:優美的環境、不斷變幻的服裝搭配,以及令人動容的愛情戲…
但沒什麼用,《聽風者》是諜戰!
本來很好的原著,拍出來的電影竟然沒有絲毫動人之處。周迅這個角色死的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
證明了香港導演不擅長這個題材!
扯回來,采訪區自然有采訪的,提到了《畫皮2》,沈旭東解釋:“《畫皮2》延續了畫皮的主題,同時擴展了聊齋世界觀…”
“《聊齋》係列電影我們肯定會繼續做下去的,人家好萊塢可以做係列片,可以做電影宇宙,沒道理我們華語片做不了!”
“我當然希望票房越高越好…”
簡單聊了幾句,沈旭東離開采訪區——他還得參加產業論壇呢!
……
其實圈內關於《狩獵》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沈旭東身上,沈旭東是製片人、編劇、監製,甚至在上影初期,主扛宣傳的也是沈旭東的名字…
上映了一段時間才換成了文木野+陳導明。
這個事很正常,因為沈旭東=品質+票房嘛!
院線買賬,很多影迷也願意相信。
所以,很多圈內人把文木野歸納成了幸運兒…
到了論壇現場,主持人何平開場問了這個問題,沈旭東搖頭:“文木野跟我一樣,是看港片、歐洲電影、美國電影長起來的,說句自誇的話,我們本身其實具有一定的文藝水準,我要是拍文藝片也不是不行的!
但我們把商業類型片作為了自己的創作方向,因為我們堅信電影拍出來是讓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