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
總說韓國電影快速是因為取消審查。
但放眼全球,沒審查製的不止韓國啊。
不說我們不熟悉的遙遠國度,身邊的的港台電影近年的衰退就擺在眼前。
港台電影可都是分級的哦!
那為什麼韓國電影要走黑深殘路線——黑暗、深刻、殘酷…
因為是有市場,票房高!
事實上,2010年之前,韓國電影發展正常,可以說百花齊放,《共同戒備區》、《實尾島》、《我的野蠻女友》、《老男孩》、《殺人回憶》、《漢江怪物》等電影,雖然也有黑殘深等內容,但並不是市場主流。
2010年,有一部電影誕生了——《熔爐》!
改變開始。
《熔爐》豪取了570萬觀影人次,排名年度前五!
而且在全亞洲贏得廣泛關注。
這個提供了一個新的拍攝思路,挖掘社會的黑暗麵,不僅在韓國有市場在海外也是有市場的!
此後一窩蜂湧入的此類型電影均獲得不錯的票房——《素媛》、《斷箭》、《阿修羅》、《流感》…
於是韓國電影開始轉向,最終在《寄生蟲》達到頂峰,
這個過程,其實是市場自然的選擇。
沒辦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本土化市場太小,所以想挖海外市場,但海外市場口味就不一樣,按照海外那個味兒拍,自己家的市場就更完蛋!
國家小就是這樣子了。
插一句,網飛投資的韓國影視劇大爆,但是配角隻能拿到300刀一集,由於網飛的播放量數據保密加上買斷製,因此演員根本拿不到傳統媒體點播、碟片、周邊分成這類後續收益。
好萊塢大罷工後,韓國的影視工會想效仿,找網飛談判,結果網飛說我隻負責播出,拍攝、製作都是當地公司完成,你要錢,去找他們!
然後一群人傻眼了!
畢竟韓國電影電視劇缺乏發行渠道。沒了後期持續收益,片酬低,播放數據網飛黑箱保密,甚至連搜索引擎搜索量,流量推送,全部都是和韓國無關…
……
“法國電影現在都是半死不活,韓國電影就算拿了歐洲三大,拿了奧斯卡又能怎麼樣?沒有足夠大的市場支撐,本土電影根本談不上發展!所以,還是要做商業片,做類型片…”
飯菜上齊,沈旭東跟韓山坪分析了一下市場,得出結論…
韓山坪樂了:“那你還拍《一代宗師》…”
“我這不是被王佳衛氣到了嘛…不過,我的《唐探》絕對是商業片!”
“是參考的《福爾摩斯》裡的華生和福爾摩斯?”
“唐仁的形象主要參考毛利小五郎,相當於給秦風接案子的中介人,有武力值可以保護秦風找線索的保護者,還有增加電影笑料的角色。”
“那怎麼不找黃博?”
沈旭東看了眼韓山坪:“…我以為你會說怎麼不找香港喜劇演員!”
韓山坪搖頭:“香港喜劇不適合內地…王景拍了幾部都不行!”
這個話題中止,韓山坪又聊起了《富春山居圖》…
看得出來,韓山坪對這個電影確實寄以厚望,否則,也不會專門來找沈旭東尋求解決方案。
老實說,確實挺可惜的!
1.6億誒…
如果拍好了,就是一部現代都市商業片的典範。
可惜,拍的太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