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點平淡,力度不夠…(2 / 2)

黃淑儀就講過,秋官拍戲時候,會不斷的照鏡子,給自己補妝,燈怎麼打才顯得他更帥,都要第一時間精心準備。

但鄭少秋在有無數鍛煉的機會,因為當時香港就那麼幾個小生,戲拍的又流水,所以鄭少秋必須要不斷嘗試各種角色。比如《大報複》(翻拍基督山伯爵)裡,必須要演個農村傻小子轉為神秘大亨,與他青靚白淨的外形不符合,但沒辦法也隻好要他演。

久而久之,量變產生質變,鄭少秋到33歲左右的時候,其實已經能很好的駕馭絕大部分電視劇角色了,到了《大時代》,直接成為一代戲王!

楊陽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的!

現在的影視商業模式是大投資下謹慎選角,儘量不能試錯。

所以,他大概率沒什麼機會接觸與自己固有戲路完全不相符的角色…

除非他願意主動降片酬…甚至降番位…

但這個可能嗎?

……

錄完一整期,沈旭東大概心裡有數了。

但節目感覺有點平淡,沒什麼爆點…

他也不好說重話,因為這幫年輕演員表現得都還不錯,他們本來就不是那種流量派,是真心想在演技上麵有所發展的…

來參加節目,隻是把節目當成展示的平台!

所以,沈旭東也不好毒舌…

——赤誠之心,沒有必要故意挑刺!

還好,張果立最後問了一句:“旭東覺得好的演員演不上戲,是什麼原因?”

“現在很多劇集就是衝著錢去的,中國電視劇是角比本大,電視台購劇是看你的演員陣容,比方說現在最火的那幾個女演員,楊小蜜、趙麗影、唐妍,有她們主演,就能賣到100萬以上…你選個新人,即便他演技超群,也沒用…因為買方市場並不看這個!”

“電視台購買一個電視劇的標準已經變成了主角是誰?如果主角兒搞定了,就可以判斷是否可以買了!即使劇本和口碑不好那可以走其他渠道進行公關…”

“比如呢?”

“買收視率唄…”

“買收視率?”

“現在有收視排名,廣告方是根據收視率投放廣告的…而且它不是收視率越高,廣告收入才會越高,而是,收視率低的話,直接就不投放廣告了!”

“造假很嚴重?”

“嗯,很嚴重,國有電視台花費巨額資金購買電視劇,同時要求版權方花巨資向第三方購買收視率後才可以在電視台播出…”

頓了頓,沈旭東接著道:“前年,我們做了一部劇《遇見王瀝川》,我覺得質量很好,但是賣不出去…因為男主角、女主角都不算有名,電視台購劇,人家都是先要看是什麼演員,才決定買不買你的劇…當然,如果想播出,也不是沒有辦法,就是買收視率,交保護費…”

“那後來怎麼辦?”

“我直接賣給了PPYV,讓後者獨播…《遇見王瀝川》是去年PPTV點擊率最高的劇集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注冊會員…這一部劇的廣告投放接近1.2億…”

“…那很高啊!”

“對,然後我決定投資30億做自製劇,打造流媒體平台!我們有接近5億的網民,是有這個市場條件的…既然電視台要買收視率,那我就另起爐灶…”

不知道咋了,感覺渾身酸軟…

明天四更,今天就這樣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