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態度(2 / 2)

成本沒到800萬。

這個電影賣賣電視版權、網絡版權,差不多就夠收回成本,上映,純粹是撈一筆…

沒想到口碑不錯!

‘家父張二河’、‘你想在京城混,你得主動適應京城的環境,環境不可能適應你吧?’、‘這一摞是王侯之家,將相之家,布衣出身,丟進垃圾桶!賤民就該認清自己的身份…’還有那句‘抓你一個,我就是抓了個賊,抓你們一群,我是破獲一個犯罪團夥,這是政績。’

辛辣諷刺!

天美宣傳部門就逮著這些宣傳,立馬在網上引發了討論…

主要李天二、李岡事件又被提了出來…

院線主推這部片子——排片逼近40%…

能猜得出,這片子估摸著要起勢了!

《匆匆那年》首周1.23億之後,工作日保持1500萬左右的單日入賬——《匆匆那年》這種青春片主要前十天成績,再加上最近大盤偏冷,大部分電影備戰12月,院線對《匆匆那年》很不錯,一直保持40%的排片…

《江湖論劍》上映後,《匆匆那年》排片下了10個點…

還是有衝擊的!

這個確實出乎預料,要知道,之所以安排《江湖論劍》21號上映,最開始,公司對這部電影壓根沒有什麼票房企圖…

好在影響不大,反正看《江湖論劍》跟《匆匆那年》的受眾不同…

但這兩部電影確實把大盤帶到了單日3600萬…

另外,23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

黃忠磊很擔心《一九四二》得不到院線的支持…

畢竟是成本兩億的電影,沒有院線支持,根本不可能收回來…

……

22號,院線代表們一邊緊張地研討發行方推出的影片,對影片的營銷出謀劃策,一邊暗中關注片方私下又跟哪家影院簽約了。

除此之外,還發生了兩件值得一提的事。

第一件事,電影資金辦發布了四個新文件,通知會上的代表之一新影聯院線去電影資金辦取複印件分發給與會者。

這份文件包含四條新政,分彆對產業上遊和下遊給予資助。

製片方的好消息是:關於對優秀國產商業影片進行現金獎勵——對票房在5000萬至5億元之間的國產3D與巨幕電影增加補貼金額,50萬到1000萬,最高一千萬…

院線還有影院的獎勵更豐富:

“返還產片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通知中,影院全年國產片票房達到票房總收入50%(含)以上的,返還100%放映國產片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

全年國產片票房達到總收入45%(含)至50%之間的,返還80%上繳資金;

國產片票房不到總收入45%的,但與一年國產片票房相比有增長,返還50%上繳資金。

另外,對新建影院的進行現金補貼獎勵——最高不超過300萬!

新開的縣城電影院,3廳200座以上,且全部為2K設備,使用計算機售票係統,年營業額100萬以上的(中西部貧困地區年票房50萬),每廳補貼設備款40萬,每影城最多補貼120萬。

這是什麼概念呢?

一間普通放映廳整體的裝修成本在60萬到70萬元之間,,每廳補貼設備款40萬,這個力度,相當可觀的!

這與不少業內人士的猜測不謀而合:關鍵時刻,電影局一定會出麵調停。

第二件事,人民日報當天發表了一篇電影產業評論《分賬“寒戰”,誰是贏家?》。文章站在產業的角度闡述現狀,末尾出現的一句引起院線極大關注:“與其盯著彼此的分賬比,不如思考如何用更好的電影贏回觀眾。”這句話實際上已經把矛頭指向了製片方。

趙軍、高軍甚至還將大家一起“學習《人民日報》社論”的照片發到了微博上,這下,引起了黃中磊的注意。

他轉發了這條到了微博,並開玩笑地說:“事情搞大了吧?”

然後,趙軍立馬提議再談一次,黃中磊欣然同意,於是,有了24號的會談!

不談不行了:《江湖論劍》23號的單日票房是2245萬,《少年派》上映第二天,票房1980萬…《匆匆那年》上映第八天,迎來的哥周末,單日票房2700萬…

三部電影直接把大盤撐起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