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汽化煤這種東西不是常識麼!”
陳郝收斂微笑,表情變嚴肅:“我們都學過《六國論》,裡麵有一段: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大家應該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應該對這些先輩們保持敬畏!”
“希帕蒂婭,被教徒剝皮並燒死,無數女性和早起西醫,被教會屈打成招汙蔑為巫術和魔女,還有哥白尼,伽利略,布魯諾,伏爾泰,塞萬提斯…直到今天,厚古薄今的反智主義和封建迷信依舊不時提醒我們,不斷向前的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很多科技在剛開始應用的時候,也隻有被嘲笑的份…但他們為人類點亮了文明之光,而我們,踩在他們的肩膀上,為未來鋪滿前進的道路!”
“好了,今晚回去每人寫一篇800字的作文交給我…現在跟我走,我們回學校…”
一群人上了門口停著的無人駕駛的大客車,不同的是,這輛大客車是懸浮在空中的,鏡頭轉移,是大全景——200年後人類城市…
人類住在太空城,交通工具全變都是懸浮的汽車…
與此同時,配樂變得激昂,旁白響起:
技術的進步必然伴隨著無數的試錯和犧牲。
我們這個故事的主角劉欣,也許隻是千千萬萬為技術獻身的理想或實用主義者群體中的一個。
但正是千千萬萬個劉欣,用他們的成功或失敗,為技術最終的進步和突破鋪平了道路。
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是人類不可遏止的天性。是智慧生命為了實現自己價值的有力體現。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大道之行,不問吉凶。感謝無數先祖篳路藍縷的開拓,吾輩當接過火炬,不斷前行!
看到這,周黎明有點目瞪口呆…
這…這是中國人拍出來的?
但細一想,隻有中國人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浪漫主義和現實苦難的交織,以及一種宏大的時代感和責任感。
浪漫的是科技的進步,以及科技工作者對科技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的向,現實的是為此必須付出的巨大代價!
蘊含著對技術進步和人類曆史發展的宏大思考命題的作品,一首悲壯的文明史詩!
《地火》好到不像一部中國電影。認真看了看片尾字幕,足足列出了十幾家特效公司的名字,但四名特效總監都是中國人,分彆是:魏明、丁燕來、徐建、趙浩強…
直到攝影指導出現了一個老外的名字:羅傑·狄金斯。
總導演:郭凡,副導演王九舒、鬱剛、劉娜…都是一群新人!
緊接著出現了總製片,總監製沈旭東的名字,然後銀幕一黑,伴隨著旁白響起,銀幕亮起,是一個背著包的男演員從地下城乘坐電梯前往地上,然後開啟運載車的過程:
‘太陽,位於銀河係獵戶旋臂,占有太陽係總質量的99.68%。如今,太陽內核極度老化,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為了生存,人類製定了前所未有的恢弘計劃,驅使整個地球逃離至4.2光年外的新家園。計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人類傾儘所有,建造一萬座驅使地球前進的“行星發動機”和一萬座庇護人類生息的地下城。
第二階段,圍繞赤道一周的“轉向發動機”相續開啟,驅使地球停止自轉,地球停轉導致滔天海嘯席卷全球,全球人口銳減近半。
第三階段,地球將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衝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階段,地球脫離太陽係後,“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將用五百年的時間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並滑行一千三百年,隨後掉轉發動機的方向,再用七百年,進行減速。
第五階段,地球泊入目標恒星係,抵達新家園,成為目標恒星係的新行星。本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儘管我們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麼樣的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將永刻於星空之下!
這一絕望與希望並存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這段話說完,鏡頭往下拉,是吳孟達的臉——韓子昂,戴著眼鏡,滿鬢斑白,表情嚴肅…
沒錯,《流浪地球》預告片…
周黎明突然有種被擊到的感覺——這幫人不是口嗨,玩的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