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誌昊離開,高芬芬皺眉:“他是不是不適合做貓眼的主事人?”
沈旭東擺手;“他可是最頂尖的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跟我們考慮東西是不一樣的。”
“哪裡不一樣?”
“我們考慮的是市場是觀眾喜歡不喜歡,職業經理人麵對一個項目,他的關注點是是利潤…即便不能賺大錢,至少得保證回本!”
高芬芬撓頭:“但投資、製作電影是帶著賭博性質的…誰也不敢保證電影上映後的市場表現。”
“對呀…所以,我現在越來越不喜歡好萊塢電影了!”
“怎麼說?”
“好萊塢現在已經完全進入職業經理人時代,好萊塢六大,幾乎每一家背後都是銀行家和上市公司,主席采用輪換製。當所有決策方向都落到職業經理人手中時,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冒險的,拍續集就是保證不犯錯的最佳手段…”
頓了頓,沈旭東接著道:“他們進步的隻有特效!”
“不至於吧…”
“不至於?”沈旭東搖頭:“《明日邊緣》這個電影,你知道吧?”
“知道,聽說成本1.7億美元!”
“嗯,你對比一下登陸作戰,它跟《兄弟連》第二集和《拯救大兵瑞恩》的登陸戰對比一下,肉眼可見的混亂…”
“為什麼呢?”
“90年代是美國最牛逼的年代,蘇聯的新鮮血肉把美國上上下下喂得溝滿壕平,全民繁榮。大家有大把的時間大把的金錢去娛樂去幻想沒有共產主義陰影的新世界。
到了10年,《阿凡達》給這一切敲響了喪鐘,從此以後一切大片玩特效,因為蘇聯的倒下反而讓普通美國人越來越窮了,財富進一步集中,資本更加貪婪。
電影也更加追逐利潤,特效卻越來越便宜。
當年工業光魔絞儘腦汁做的各種奇跡現在3年動畫自學搞定。當年導演滿世界選景拍攝,現在一塊綠布搞定,拍電影已經從藝術行為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商業行為…”
高芬芬看了他一眼:“那你呢?”
沈旭東擺手:“我不一樣,我對搞錢沒興趣!”
“…真的?”
“真的,我現在隻想搞破…不是,是搞藝術!”
……
《地火》上映後,很快形成了對其他類型片的降維打擊!
確實是降維打擊,跟《地火》一比其他電影真的顯得太寒酸了,尤其是場麵營造方麵…
然後,《地火》有了一批粉絲…他們通過論壇、貼吧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各種安利《地火》…
公司挺高興的,這些屬於死忠粉。
從海外諸多的科幻IP的發展曆史來看,觀眾的參與程度,和IP的生命力,是成正比的,最典型的就是《星際迷航》還有高達係列…
也是因為這些粉絲的存在,這些作品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翻新…
然後,這幫人就開始在網上攻擊同檔期電影了…
正常,畢竟它套上了一個名叫‘中國第一部重工業電影大片’的外殼,很多人看到這個外殼就討厭,但更多觀眾看到這層東西,馬上就脫離了電影本身,變成了一部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實力,能夠對外文化輸出的名片IP。
希望它能贏!
問題是,貓眼給出的票房預測:10.35億…
嗯,過十億了,但是《夏洛》的票房是14.26億!
大家覺得不爽——憑什麼一部Low逼的喜劇電影可以拿到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