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東經常跟電影局的領導們通電話…
他們也很關心《流浪地球》、《全麵戰爭:長城》等等項目…
畢竟是大投資,重工業電影,代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張副局長編劇出身,跟沈旭東很聊得來,所以,看到微博後,他第一時間打電話可以理解。
不過,他問的不是‘差評影響電影產業’——這玩意純屬有病,但凡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有這種觀點~
他比較關心沈旭東在文章裡說的‘票房造假、雇水軍、花式保底、眾籌、對賭、金融賭局…這是什麼意思?’
“就字麵意思啊…”
“我們的電影市場這麼亂?”
“目前常見的影視投資騙局有三種,打著著名影視公司、導演、當紅明星或者重要機關的旗號,宣稱合作,騙取投資;
將影視作品包裝成一個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利用高收益率為誘餌,吸引投資者入局;
對外出讓投資份額,以眾籌形式溢價售賣…”
“這個我知道…快鹿操作的《賞金獵人》就是這麼回事吧?”
“嗯…”頓了頓,沈旭東補充了一個案例:“我聽說的,有個叫《阿修羅》的電影,某影視公司在項目投資中隻占5%的份額,卻對外宣稱其投資占該劇總投資的50%,在全國各地以眾籌方式將這些股份釋放出去,並且釋放對象是不特定關係人,導致數百人受騙。”
張副局長很憤怒:“這就是純詐騙!”
“對的,很多假借知名導演、演員參與做項目宣傳的公司,有的是因為缺乏資金但又急於做成影視項目,采用此招籌到錢後,再去找那些被冒名的導演、演員合作…但很多時候好演員和導演沒有檔期,片方隻能換人拍攝。
但如果投資商所簽的合同裡沒有規定主創人員,被坑後就很難打官司維權!”
“這還算好的,至少拍了電影,更惡劣情況也有,很多項目方騙到錢以後挪用他處,甚至卷錢跑路,通常是發個聲明不了了之,能看到的人很少…而且,如果我們起訴侵權方,不僅耗時很長,而且對方多是皮包公司,得不到什麼賠償,違法成本太低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家覺得演藝行業好賺錢,一窩蜂湧入該行業,有些人心懷鬼胎,利用假項目、假投資圈錢…”
“為什麼會認為演藝行業好賺錢?”
沈旭東隨口舉例:“趙燕子6000玩差點撬動30億…
楽視網擬向楽視影業44名股東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
現階段,影視界掀起“明星股東”旋風,名人IP在資本領域到了炙手可熱的哄搶階段…”
“熱錢來得快,催生了很多投機者入局,虛報天價的投資金額,虛報強大的人脈關係,投機者們混跡在影視圈,客觀上攪亂了這個行業…不過,我覺得這個現象很快就會過去,然後會一段低潮期…”
沈旭東陪著張副局長聊了好一會,後者突然說了一句‘旭東,你以後做事情要講究方法…’
“怎麼了?”
“…你這麼不管不顧,很容易給人留下刺頭的印象!”頓了頓,張副局壓低聲音:“上麵幾個部門對電影都很!”
“…嗯,我明白。”
……
沈旭東確實明白,後來,“電影”和“新聞出版”劃歸中宣部,原總局拆分為三個獨立部門…
這個無所謂,關鍵是電影局——為更好發揮電影在宣傳思想和文化娛樂方麵的特殊重要作用,發展和繁榮電影事業,電影局由中宣部直接管理…
甚至提出了‘目前大多數電影都還停留在追求商業價值的階段…’
‘接下來,電影產品在思想宣傳和文化價值的表達將得到重視。’
所以,賈樟柯說了‘不能把中國電影做成主旋律專賣場,希望給所有電影一個確定性的環境。’